Page 121 - 《广西植物》2020年第4期
P. 121
4 期 李润田等: 培养条件对西洋参不定根诱导的影响 5 5 9
加不同浓度的蔗糖(15、25、30、40 gL )ꎬpH 值 在接种培养 7 d 后ꎬ外植体的切口端( 伤口) 出现
 ̄1
6.0ꎬ接种后培养ꎬ其余同 1.2.1ꎮ 膨胀等愈伤化现象ꎻ随着时间延长ꎬ愈伤组织表面
1.2.4 氮源对西洋参不定根诱导的影响 以 MS+30 逐渐呈现颗粒状ꎻ在培养 20 d 后ꎬ愈伤组织表面陆
gL 蔗糖+2 mgL IBA +0.5%琼脂粉等作为基 续分化出不定根ꎮ 从诱导培养 28 d 后的不定根诱
 ̄1
 ̄1
- 导率统计结果( 图 1) 可以看出ꎬMS 更适合不定根
本培养基配方ꎬ按照表 1 添加不同比例的 NO ∶
3
NH ꎬ培养基中总氮量固定为 30 mmolL ꎬ培养基 诱导ꎬB 的效果较差ꎮ 这可能与不定根发生过程
 ̄1
+
4 5
pH6.0ꎬ外植体接种后培养ꎬ其余同 1.2.1ꎮ 中涉及愈伤组织中细胞脱分化、分裂、生长等有
关ꎬ因为这些细胞变化需要活跃的生物物质代谢、
表 1 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 能量代谢以及细胞的重构等ꎬ必须提供充足的营
Table 1 Ratio of nitrate nitrogen and ammonium nitrogen
养元素才能满足上述细胞活动ꎮ MS 培养基的最
NO 3 浓度 NH 4 浓度 主要特点就是矿质元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含量高ꎬ
-
+
序号 - +
Concentration of NO 3 Concentration of NH 4
No. 与不定根诱导过程对营养成分的需求相一致ꎬ本
 ̄1
 ̄1
(mmolL ) (mmolL )
结果也证明了这个推测ꎮ
1 0 30.0
2.2 吲哚丁酸( IBA) 浓度对西洋参不定根的诱导
2 4.0 26.0
效果
3 8.0 22.0
培养基中 IBA 浓度对西洋参不定根的诱导情
4 12.0 18.0
5 15.0 15.0 况及诱导率统计结果分别如图版Ⅱ和图 2 所示ꎮ
通过比较发现ꎬ当浓度较低时ꎬ外植体上发生较多
6 20.0 10.0
7 24.0 6.0
愈伤组织ꎬ表面上不定根数量少且短( 图版Ⅱ:Aꎬ
8 28.0 2.0
BꎬC)ꎻ当 IBA 浓度较高时ꎬ不定根诱导发生的效
9 30.0 0
果较好ꎬ不定根分布密度大且不定根较长( 图版
Ⅱ:Dꎬ EꎬF)ꎻ当 IBA 浓度高于 1 mgL 时ꎬ外植
 ̄1
3-
1.2.5 PO 对西洋参不定根诱导的影响 以 MS  ̄1
4 体上不定根诱导率达到(82±3)%以上ꎬ2 mgL
- +  ̄1
(NO ∶ NH 为 20 ∶ 10) +30 gL 蔗糖+2 mg 时不定根诱导率达到(96±3.5)%ꎮ 综合考虑诱导
3 4
L IBA+0.5%琼脂粉为培养基组成配方ꎬ添加不同 率和培养基成本ꎬ在后续的试验中选择 2 mgL  ̄1
 ̄1
3-  ̄1
浓度的 PO (5、10、15、20、25、30 mmolL )ꎬ培 IBA 作为添加浓度ꎮ
4
养基 pH6.0ꎬ外植体接种后培养ꎬ其余同 1.2.1ꎮ 2.3 碳源浓度对西洋参不定根的诱导效果
1.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上述所有试验均随机分 在离体条件下ꎬ培养基中添加碳源除了为不
组ꎬ设置 3 组重复ꎬ每组总接种数量为 50 个外植 定根诱导提供能量外ꎬ还对培养基渗透势有很大
体ꎻ从接种第 4 天开始ꎬ每天观察外植体变化及不 影响ꎬ因此其添加浓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ꎮ 根据
定根发生情况ꎬ并以培养 28 d 的不定根诱导结果 前面结果ꎬ在 MS+2 mgL IBA+0.5%琼脂基本配
 ̄1
计算诱导率ꎬ实验数据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10 和 方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ꎬ28 d 后观察统计外植
Origin 2017 进行分析ꎬP<0.05 差异显著ꎮ 不定根诱 体上不定根的发生和诱导率( 图版Ⅲ和图 3)ꎮ 结
导率=(发生不定根的外植体数/ 外植体总数)×100% 果表明ꎬ尽管在所有蔗糖浓度的培养基中ꎬ外植体
上都能发生愈伤组织ꎬ但是不定根发生情况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很大ꎮ 当糖量为 30 gL 时ꎬ西洋参不定根诱导
 ̄1
率较大ꎻ当糖量较低时(15 gL )ꎬ西洋参不定根
 ̄1
2.1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诱导率较低ꎻ当蔗糖浓度达到 40 gL 时ꎬ虽然不
 ̄1
通过观察不定根发生情况确定适合西洋参不 定根发生率相对较高ꎬ但不定根较短ꎬ说明高浓度
定根诱导的基本培养基类型ꎬ结果如图版Ⅰ所示ꎮ 蔗糖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ꎬ 这可能与糖量过高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