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广西植物》2022年第3期
P. 24
3 6 8 广 西 植 物 42 卷
(图 3)ꎮ 值得注意的是ꎬ6 个时期中ꎬ末次间冰期 的分布起到了主导作用ꎬ与冯雪萍等(2017) 对樟
潜在 适 生 区 新 增 面 积 小 于 丧 失 面 积 ( 变 化 率 科 ( Lauraceae )、 壳 斗 科 ( Fagaceae ) 和 大 戟 科
15.20%)ꎬ且总体潜在适生区的北部比南部丧失面 (Euphorbiaceae) 等 5 科 物 候 期 的 研 究 结 论 相 一
积更多ꎬ而全新世中期的潜在适生区新增面积大 致ꎮ 另外ꎬ人类对土地利用变化是碳排放的主要
于丧失面积( 变化率 5.41%)ꎬ增加部分主要集中 来源之一ꎬ也是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 Tang et al.ꎬ
在现代赤水蕈树的潜在适生区的北端(重庆部分) 2021)ꎮ 但本研究中ꎬ人类活动因子并未成为影响
(表 3ꎬ图 3:A、B)ꎬ这表明全新世中期更有利于赤 赤水蕈树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之一ꎬ这可能是因
水蕈树的生存和繁殖ꎮ 此外ꎬ未来新增的面积均 为人类活动是间接影响赤水蕈树的潜在分布ꎬ具
小于丧失的面积ꎬ低浓度排放情景( RCP2.6) 丧失 体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和探讨ꎮ
面积由 2050s 的 20.60%下降到 2070s 的 13.39%ꎬ 3.2 赤水蕈树种质资源的保护
而高浓度排放情景(RCP2.6)丧失面积由 2050s 的 现代赤水蕈树适生区在过去、未来气候变化
3.45%扩大到 2070s 的 8.46%( 表 3)ꎬ这表明长期 下仍有共同部分(保留区)ꎮ 保留区作为赤水蕈树
的 RCP2.6 排放情景或短期内的 RCP8.5 排放情景 分布的较高适宜区域ꎬ在过去已证明保留区是气
下ꎬ赤水 蕈 树 的 潜 在 适 生 区 丧 失 面 积 有 下 降 的 候变化条件下赤水蕈树的避难所ꎬ而在未来气候
趋势ꎮ 变化条件下ꎬ保留区既能作为赤水蕈树应对气候
变化的生长地与避难所ꎬ又可作为赤水蕈树试验
3 讨论与结论 研究的主要区域ꎮ 因此ꎬ保留区内应做到两点:其
一ꎬ应加强赤水蕈树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ꎬ
3.1 赤水蕈树潜在地理分布及其主导环境因子 实现赤水河周围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ꎬ以提高该
基于赤水蕈树现代分布点ꎬ使用 MaxEnt 模型 地的生物多样性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生态效益ꎻ其
预测了其潜在适生区范围ꎬ除了贵州赤水河流域 二ꎬ加强赤水蕈树高适宜分布区的栖息地管理工
为最佳适生区外ꎬ还在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的部 作ꎬ注重因地制宜地营造满足其生存和繁衍后代
分区域有一定零散分布ꎮ 由于赤水蕈树本身对生 的需求ꎮ 对于增加区ꎬ除全新世中期主要分布于
态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ꎬ常与其他植物共生( 袁守 适宜分布区的重庆边界地域外ꎬ其他时期均主要
良和白小节ꎬ 2009)ꎬ模拟范围比实际要大一些ꎬ 分布于适宜分布区的四川和贵州边界地域ꎬ应在
这与 Lin 等(2020) 对 12 种白松的模拟结果相一 增加制定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ꎬ并在新增适生
致ꎮ 此外ꎬ本研究发现赤水蕈树可能更适宜较高 区的边缘地带ꎬ减少此范围内的人为干扰强度和
浓度的排放情景下的气候条件ꎬ且赤水河流域独 频率ꎬ为赤水蕈树的传播提供足够适宜的空间ꎬ以
特的地形优势极有可能是赤水蕈树避难的主要场 增加赤水蕈树分布范围扩大的可能性ꎮ 对于丧失
所ꎮ 正是因为赤水蕈树本身的特性和所在生境的 区来说ꎬ主要集中分布在赤水蕈树适宜分布区的
特殊性ꎬ使其分布范围极为狭窄ꎮ 因此ꎬ在不同时 重庆边缘地带ꎬ此范围内应以野生资源保护为主ꎬ
期ꎬ影响赤水蕈树分布的土壤因子基本相同ꎬ不会 积极开展赤水蕈树的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活动ꎬ
有较大波动ꎻ而造成赤水蕈树分布区变化可能的 提高赤水蕈树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ꎬ同时将该
原因是气候因子的剧烈波动ꎬ以及人类活动的强 范围内的赤水蕈树科学迁入其适宜种植范围ꎬ进
烈干扰等ꎮ 行迁地保护ꎮ 此外ꎬ迁地保护作为珍稀濒危野生
与现代相比ꎬ气候变化对赤水蕈树未来潜在 种质资源最重要的科学保护策略之一ꎬ这对濒危
适宜区的影响ꎬ主要体现在在未来两种排放情景 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近缘种起源和进化的探索具
下ꎬ总适生区均为增加趋势ꎮ 其中ꎬ高度适生区范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iang et al.ꎬ 2018)ꎮ 总之ꎬ赤
围在低浓度( RCP2.6) 排放情景下随着时间的推 水蕈树的保留区、增加区和丧失区分别相当于保
移而有所增加ꎬ高浓度( RCP8. 5) 排放情景则 相 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ꎬ这对保护区的设
反ꎮ 根 据 MaxEnt 模 拟 结 果ꎬ 昼 夜 温 差 月 均 值 置提供了大概的结构框架ꎬ在未来对营建全球的
(bio2 )、 年 降 水 量 ( bio12 )、 降 水 季 节 性 变 化 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大的意义ꎮ
(bio15)和温度年较差( bio7)4 个因子对赤水蕈树 赤水蕈树等极小种群的分布现状是由全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