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广西植物》2023年第2期
P. 67
2 期 辛会超等: 海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2 6 1
主 要 转 向 草 地 ( 5 501. 5 km ) 和 建 设 用 地
2
(18 583.5 km )ꎻ草地净转出 3 055.25 km ꎬ主要
2
2
2
转向 耕 地 ( 4 826. 25 km ) 和 林 地 ( 11 823. 75
km )ꎻ 林 地 净 转 入 2 573 km ꎬ 主 要 来 自 耕 地
2
2
(1 906.25 km ) 和草地( 11 823.75 km )ꎻ水域净
2
2
转入 627.75 km ꎬ主要来自耕地(2 340.25 km ) 和
2
2
草地(819 km )ꎻ建设用地净转入 15 868.5 km ꎬ主
2
2
2 2
要来自耕地(18 583.5 km ) 和草地(1 240 km )ꎮ
总体而言ꎬ2000—2020 年期间ꎬ海河流域土地利用
变化表现为耕地、草地的转出以及林地、水域、建
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转入ꎮ
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量乘以单位面积植
被 NPP 变化量ꎬ得到植被 NPP 变化转移矩阵( 表
图 10 植被 NPP 驱动因素探测结果
3)ꎮ 由表 3 可知ꎬ2000—2020 年期间ꎬ海河流域耕
Fig. 10 Detection results of vegetation NPP driving factors
地转为草地造成的植被 NPP 增量和转为建设用地
 ̄3
造 成 的 植 被 NPP 减 量 分 别 为 732. 22 × 10 、
3.3.2 NPP 与地形因素的关系 对高程、坡度不同
294.65×10 Tg Cꎻ草地转为耕地和林地造成的植
 ̄3
分级的植被 NPP 均值及总量进行了统计ꎬ结果见
 ̄3
 ̄3
被 NPP 增量分别为 62.94×10 、47.18×10 Tg Cꎻ
表 1ꎮ 由表 1 可知ꎬ海河流域以平原、中山为主ꎬ高
耕地和草地转为林地造成的植被 NPP 增量分别为
程在 0 ~ 1 500 m 占比约为 93.55%ꎬ其中ꎬ平原所
317.69×10 、47.18×10 Tg Cꎻ耕地和草地转为水
 ̄3
 ̄3
占比例比最大ꎬ高山所占比例较小ꎮ 就不同高程
 ̄3
域造 成 的 植 被 NPP 减 量 分 别 为 292. 59 × 10 、
等级的植被 NPP 均值而言ꎬ存在一定差异ꎬ总体变
75.08×10 Tg Cꎻ耕地和草地转为建设用地造成的
 ̄3
化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ꎬ具体表
减量分别为 294.65 × 10 、92.95 × 10 Tg Cꎮ 耕地
 ̄3
 ̄3
现如下:平原地区容易受到城镇化建设、农业耕作  ̄3
转为草地导致的植被 NPP 变化量(732.22×10 Tg
等人类活动干扰ꎬ植被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ꎬ但因 C)高于其他转换方式带来的 NPP 变化量ꎮ 综上
其面积占比高ꎬ所以植被 NPP 总量较高ꎻ植被类型 表明ꎬ耕地转为草地是海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
为以林地为主的丘陵和低山地带ꎬ植被生产力处 化引起 NPP 变化的主要地类转换ꎬ该转换方式在
于较高水平ꎬ但因其面积占比低ꎬ所以植被 NPP 总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区植被 NPP 的增加ꎮ
量较低ꎻ植被生长环境恶劣且较为稀少的高山地 3.3.4 驱动因素影响力分析 植被 NPP 的时空分
带ꎬ植被生产力水平较低ꎬ同时由于面积占比小ꎬ 异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ꎮ 基于上述研究
因此植被 NPP 总量较小ꎮ 坡度方面ꎬ海河流域主 结果分析ꎬ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ꎬ选取
要以微坡、斜坡为主ꎬ坡度在 0° ~ 15°的面积占比 高程、坡度、降水、气温、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和土
约为 97. 94%ꎬ其中ꎬ微 坡 所 占 比 例 最 大ꎬ急 坡 最 地利用共 8 个因素ꎬ利用生成的 31 023 个 3 km ×
小ꎮ 就不同坡度等级的植被 NPP 均值而言ꎬ变化 3 km 等间距网格点( 采样点) 分别提取植被 NPP
趋势与高程一致ꎬ即随坡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ꎬ 数据和不同驱动因素数据的信息ꎬ采用分异及因
具体表现为:微坡植被 NPP 总量较高ꎬ而当坡度逐 子探 测 器 对 海 河 流 域 2000、 2010、 2020 年 植 被
渐增加ꎬ坡面侵蚀强度逐渐增大ꎬ植被生长受到一 NPP 进行单因素影响力探测ꎬ结果见图 10ꎮ 就得
定的限制ꎬ植被覆盖度降低ꎬNPP 总量下降ꎮ 到的驱动因素 q 值而言ꎬ值越大表示该因素对植
3.3.3 NPP 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 将土地利用 被 NPP 的影响力越大ꎬ则认为其为该年 NPP 空间
数据进行叠加分析ꎬ得到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 分异 的 主 导 因 素ꎮ 由 图 10 可 知ꎬ 海河流域植被
(表 2)ꎮ 由表 2 可知ꎬ2000—2020 年期间海河流 NPP 不同年份的 q 值大小排序依次为降水(0.252)、
域有 20.48%的土地利用类型(65 076 km )发生了 坡度(0.228)、高程(0.235)ꎬ说明该研究区没有绝对
2
2
变化ꎬ具体表现如下:耕地净转出 16 403.25 km ꎬ 的主导因素ꎮ 不同年份不同因素的 q 值存在明显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