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广西植物》2020年第8期
P. 9

1 0 6 4                               广  西  植  物                                         40 卷
       IV = (Dr+Pr+Fr) / 3ꎮ                          科(19 属)、豆科(11 属)、樟科( 10 属) 和茜草科
       式中:Dr 为相对多度ꎻPr 为相对显著度ꎻFr 为                    (10 属)ꎮ 含 20 种以上的科有 5 个ꎬ分别为蔷薇科
   相对频度ꎮ                                             (59 种)、樟 科 ( 54 种)、 壳 斗 科 ( 51 种)、 山 茶 科
       采 用 Sørensen 相 异 性 系 数 ( Sørensen             (36 种)和冬青科(30 种)ꎻ单属科有虎皮楠科、八
   dissimilarity indexꎬ QS)度量常绿阔叶林群落间的物              角枫科、山矾科等 32 个科ꎻ单种科有银杏科、领春

   种 β 多样性ꎮ 计算公式:                                    木科、伯乐树科等 19 个科ꎮ 大戟科、冬青科、壳斗
       QS = 1-(2 | X∩Y| ) / ( | X | + | Y| )ꎮ        科、山茶科和樟科 5 个科在 15 个常绿阔叶林均有
       式中:XꎬY 为两个群落的物种ꎬ不考虑种多度ꎮ                       分布ꎮ 五列木科、七叶树科、银杏科等 13 个科只
       采用非 加 权 组 平 均 法 ( unweighted pair group       在一个地区有记录ꎮ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ꎬ UPGMA) 对群落组成             不同地区优势物种差异明显(表 1)ꎬ基本涵盖
   进行聚类分析ꎮ                                           了我国东部典型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群系类型ꎮ
       利用经度、纬度计算不同地区常绿阔叶林群                               根据重要值将古田山常绿阔叶林样地划分为
   落间的地理距离矩阵ꎮ 将各环境变量标准化ꎬ对                            栲类林( 17 个)、木荷林( 9 个) 和青冈林( 3 个)

   各环境变量计算地区间的欧氏距离ꎮ                                  (表 3)ꎬ其中栲类林和木荷林是古田山典型的常
       根据赤池信息量准则(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 ̄          绿阔叶林类型ꎬ青冈类林为古田山常见的次生林
   rionꎬ AIC)选择对物种 β 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的气                      类型(于明坚等ꎬ2001)ꎮ
   候变量ꎬ将所选气候变量和海拔统一计算为环境                             2.2 物种 β 多样性及影响因素
   差异矩阵ꎮ 由于各样地面积差异较大ꎬ为了控制                                古田山与其他群落的平均 Sørensen 相异性系
   样地面积差异造成的影响ꎬ将样地间面积差异作                             数最低(0.85)ꎬ瓦屋山与其他群落的平均相异性
   为一个解释变量进行分析ꎮ                                      系数最高(0.96)ꎮ 与其他 14 个地区的常绿阔叶
       利用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 multiple re ̄                   林相比ꎬ古田山常绿阔叶林在物种组成上与黄山
   gressions on distance matricesꎬ MRM)进行偏回归分        和天童山的差异最小ꎬ而与峨眉山和瓦屋山的差
   析(Lichsteinꎬ 2007)ꎬ在控制样地面积差异的基础                   异最大(表 4ꎬ图 1)ꎮ
   上ꎬ了解环境距离、地理距离与物种 β 多样性指数                              8 个气候变量中ꎬ去除年均温(AMT)、全年温度
   之间的关系ꎮ 计算各常绿阔叶林群落中常绿阔叶                            变化(TAR)和温度季节性(TS) 三个存在多重共线

   与落叶阔叶物种数量的比值( 即常绿阔叶物种数                            性的变量(VIF>4)ꎮ 经过模型选择ꎬ气候因素中年
   量 / 落叶阔叶物种数量)ꎬ作为描述群落叶生活型                          降水量(AP)、最冷月最低温(MTCM)和最湿润月降
   组成特点的指标ꎮ 选出 AIC 值最小的模型作为最                         水量(PWM)对东部典型常绿阔叶林物种 β 多样性
   优模型ꎬ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了解环境因素对常绿 /                           有明显影响ꎮ 其中ꎬ最冷月最低温(MTCM) 对物种
   落叶值的影响ꎮ                                           β 多样性影响最大且显著(P<0.001) (表 5)ꎮ 进一
       所有数据分析均通过 R 3.2.4 软件进行ꎬ其中                     步ꎬ环境距离对不同地点间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组

   Sørensen 相异性系数、聚类分析、模型选择、MRM                      成差异有显著影响(P<0.05)ꎬ而地理距离和样地面
   分析等分别采用 Vegan、Stats、MuMIn、Ecodist 等软              积影响均不显著(表 6)ꎮ

   件包进行计算ꎮ                                           2.3 叶生活型组成及影响因素
                                                         常绿阔叶种较落叶阔叶种丰富度优势( 即常
   2  结果与分析                                          绿阔叶物种数 / 落叶阔叶物种数) 最高的是梅花山

                                                     (4.71)ꎬ最低的是利川(0.49) ( 表 7)ꎮ 影响常绿
   2.1 物种组成和群系类型                                     种优势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热月最高温( MTWM)
       15 个常绿阔叶林共记录到木本植物 78 科 233                    和 最 冷 月 最 低 温 ( MTCM)ꎬ 其 中 最 冷 月 最 低 温
   属 617 种ꎮ 含 10 属以上的科有 4 个ꎬ分别为蔷薇                    (MTCM)的影响最为显著(P<0.01)(表 8)ꎮ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