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5 - 《广西植物》2024年第7期
P. 185

7 期                         陈宁等: 野艾蒿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3 8 5





























































                                         图 2  野艾蒿黄酮类化合物(80-96)的结构
                              Fig. 2  Structures of flavonoid compounds (80-96) in Artemisia lavandulifolia



            抑制活性各有不同ꎬIC 值范围为 43.29 ~ 287.07                    减少免疫细胞中的炎症介质表达ꎮ 此外ꎬ化合物
                                  50
                      ̄1                                        103 和化合物 104 能直接抑制 LL ̄37 诱导的血管
            μmol  L ꎮ 其 中ꎬ 化 合 物 39 ( IC 值 = 43. 29
                                              50
            μmolL )的 COX ̄2 抑制活性最佳ꎬ由此可知萜                      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ꎮ 野艾蒿被认为是具有抗
                     ̄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潜力的植物ꎬ从野艾蒿中提
            类化 合 物 39 的 抗 炎 潜 力 较 大ꎮ 激 肽 释 放 酶 5
            (KLK5)抑制剂被认为是改善酒渣鼻潜在病理、生                           取出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42 抑制了成纤维细胞样
            理和临 床 表 现 的 治 疗 药 物 ( Roh et al.ꎬ 2022)ꎮ           滑膜细 胞 ( FLSs) 的 活 力ꎬ 并 伴 有 促 炎 细 胞 因 子
            Roh 等(2022) 研究发现ꎬ咖啡酸类化合物 103 和                     (IL ̄6、TNF ̄α、 IL ̄1β) 和 MMPs ( MMP ̄3、 MMP ̄1、
            化合物 104 能够抑制 KLK5 蛋白酶活性ꎬ导致非活                       MMP ̄13)水平的降低ꎬ并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
            性组织蛋白酶抑制素转化为活性 LL ̄37 减少ꎬ从而                         性ꎬ浓 度 越 高ꎬ 抑 制 作 用 越 显 著 ( Akram et al.ꎬ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