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钟补求教授于1936年根据采自安徽黄山的模式标本而发表小果青钱柳Pterocarya mi-cropaliurus Tsoong新种时指出,该种与青钱柳的主要区别在于:(1)果实(包括果翅)较小,直径不超过2.5匣米,而在青钱柳则为3—7匣米;(2)果序较短,长约为青钱柳之半;(3)小叶数目较多,通常9—11枚,且较青钱柳为狭小;(4)小叶的锯齿较密较尖,最大的小叶通常每边有60个以上的锯齿,而在青钱柳则通常不到40个。但根据《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一卷(以下简称《植物志》),小果青钱柳应为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的异名。该《植物志》写道:“本种的小叶大小及数目、果翅的形状及大小变异极大,某些极端类型看来好象可以划分成各别的种,但都存在有中间类型,并且也无一定的地理分布限定,因此它必然是一个自然的种”。为此,我们对有关的腊叶材料进行了 |
关键词: 小果青钱柳 分类地位 |
DOI: |
分类号: |
Fund project: |
|
|
|
|
Abstract: |
|
Key wo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