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广西植物》2023年第2期
P. 33
2 期 张华敏等: 葱属植物 S ̄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2 2 7
药用和保健价值ꎮ
3 葱属植物中 S ̄烷( 烯) 基半胱氨 葱属植物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发生的绿变或
红变反应与 S ̄烷( 烯) 基半胱氨酸亚砜的降解有
酸亚砜的降解 关ꎮ 葱属植物变色反应中产生的颜色是由多种色
素物质组成的ꎬ不同葱属植物的变色反应ꎬ如大蒜
3.1 S ̄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的降解途径 的绿变和洋葱的红变积累的色素物质并不相同ꎬ
S ̄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是葱属植物各种风 但色 素 物 质 的 合 成 机 制 很 相 似 ( Kubec et al.ꎬ
味活性物质的前体物质ꎮ 亚细胞分离技术和免疫 2004ꎻImai et al.ꎬ 2006ꎻKato et al.ꎬ 2013ꎻ何贵山
组化技术研究表明ꎬS ̄烷( 烯) 基半胱氨酸亚砜在 等ꎬ2017ꎻKubec et al.ꎬ 2017)ꎮ 多数研究都证明异
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积累ꎬ而蒜氨酸酶则被隔离 蒜氨酸是葱属植物发生变色反应的关键化合物
在维 管 束 鞘 细 胞 的 液 泡 中 ( Lancaster & Collinꎬ ( Lukesꎬ 1986ꎻ Kubec et al.ꎬ 2004ꎻ Cho et al.ꎬ
1981ꎻEllmore & Feldbergꎬ 1994ꎻ Yamazaki et al.ꎬ 2009ꎻDong et al.ꎬ 2010)ꎮ 异蒜氨酸经蒜氨酸酶裂
2002)ꎮ 当葱属植物细胞受到破坏后ꎬ蒜氨酸酶与 解后产生的 1 ̄丙烯基次磺酸既可自发发生缩合反
S ̄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接触ꎬS ̄烷( 烯) 基半胱 应生成 1 ̄丙烯基硫代亚磺酸酯ꎬ也可与其他次磺
氨酸亚砜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形成烷(烯) 基次磺 酸发生分子间的缩合反应生成含有 1 ̄丙烯基的硫
酸、丙酮酸和氨( Rose et al.ꎬ 2005)ꎮ 除了洋葱中 代亚磺酸酯( Kubec & Velíšekꎬ 2007)ꎮ 含有 1 ̄丙
存在 一 种 催 泪 因 子 合 成 酶 ( lachrymatory factor 烯基的硫代亚磺酸酯可与葱属植物中几乎所有的
synthaseꎬ LFS) 可 以 催 化 ( E) ̄1 ̄丙 烯 基 次 磺 酸 氨基酸反应生成色素物质的前体吡咯基氨基酸
[(E) ̄1 ̄propenylsulfenic acid ] 转 化 为 催 泪 因 子 (Cho et al.ꎬ 2009ꎻLee et al.ꎬ 2012)ꎮ 作为色素物
[(Z) ̄丙硫醛 ̄S ̄氧化物ꎬ( Z) ̄propanthial S ̄oxide] 质的前体ꎬ吡咯基氨基酸与葱属植物中天然存在
以外ꎬ其他葱属植物中都不含有催化烷( 烯) 基次 的(硫代)羰基反应ꎬ最终生成色素类物质( Kato et
磺酸反应的酶(Imai et al.ꎬ 2002)ꎮ 烷(烯)基次磺 al.ꎬ 2013ꎻKubec et al.ꎬ 2017)ꎮ
酸很不稳定ꎬ不需要酶的催化ꎬ即可自发的发生一 3.2 S ̄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降解途径中的关键酶
系列反应ꎬ最终可形成 50 多种含硫化合物(Nohara 3.2.1 蒜氨酸酶 又名蒜氨酸裂解酶或 S ̄烷( 烯)
et al.ꎬ 2017ꎻ Yoshimoto & Saitoꎬ 2019ꎻ Nohara et 基半胱氨酸亚砜酶ꎬ属于Ⅰ型依赖于 5′ ̄磷酸吡哆
al.ꎬ 2021)ꎮ 2 分子的烷( 烯) 基次磺酸可自发的 醛(pyridoxal 5′ ̄phosphateꎬPLP)的 C-S 键裂解酶ꎬ
发生缩合反应ꎬ脱去 1 个 H O 后形成烷( 烯) 基硫 能水解 S ̄烷( 烯) 基半胱氨酸亚砜生成烷( 烯) 基
2
代亚磺酸酯( thiosulfinate)ꎮ 第 1 个得到鉴定的烷 次磺酸、丙酮酸和氨ꎬ是形成葱属作物风味物质和
(烯)基硫代亚磺酸酯来自大蒜的二烯丙基硫代亚 生物活性 物 质 的 关 键 酶 ( Nock & Mazelisꎬ 1987ꎻ
磺酸 酯 ( diallyl thiosulfinate)ꎬ 又 被 称 为 大 蒜 素 Manabe et al.ꎬ 1998)ꎮ 值得一提的是ꎬ洋葱中蒜氨
(allicin)( Cavallito & Baileyꎬ 1944)ꎮ 烷( 烯) 基硫 酸酶基因表达量的显著降低会影响催泪因子和各
代亚磺酸酯也不稳定ꎬ可进一步发生一系列自发 种风味物质的合成ꎬ产生不催泪和没有辛辣味的
反应形成多种含硫化合物ꎮ 这些自发的反应包括 洋葱( Kato et al.ꎬ 2016)ꎮ 因此ꎬ蒜氨酸酶基因是
[3ꎬ 3] ̄σ 移位重排反应、分子内环加成反应和狄 人工调控葱属植物风味物质含量的重要基因ꎮ 前
尔斯 ̄阿尔德反应等ꎬ产生的含硫化合物包括阿焦 人研究表明ꎬ葱属植物的蒜氨酸酶是由多基因家
烯( ajoene)、 二 烯 丙 基 三 硫 醚 ( diallyl trisulfideꎬ 族 编 码 的 ( Ovesná et al.ꎬ 2015ꎻ Sayadi et al.ꎬ
DATS)、 二 烯 丙 基 二 硫 醚 ( diallyl disulfideꎬ 2020)ꎮ 大 蒜、 洋 葱、 韭 菜 和 火 葱 ( A. cepa var.
DADS)、二烯丙基硫醚( diallyl sulfideꎬ DAS)、2 ̄乙 aggregatum)等多种葱属植物的蒜氨酸酶基因都已
烯基 ̄4H ̄1ꎬ 3 ̄二噻烯(2 ̄vinyl ̄4H ̄1ꎬ 3 ̄dithiin)、3ꎬ 得到克隆( van Damme et al.ꎬ 1992ꎻManabe et al.ꎬ
4 ̄二甲基硫醇烷( 3ꎬ 4 ̄dimethiolane) 等( Nohara et 1998ꎻLancaster et al.ꎬ 2000ꎻDo et al.ꎬ 2004ꎻ唐巧
al.ꎬ 2017ꎻBlock et al.ꎬ 2018ꎻKubec et al.ꎬ 2018)ꎮ 玲ꎬ2013ꎻ白芙荣ꎬ2017)ꎮ 由于缺乏葱属植物基因
这些含硫化合物赋予了葱属作物特有的刺激性风 组信息ꎬ蒜氨酸酶基因在葱属植物基因组中的具
味ꎬ其各种理化性质还使得葱属作物具有很高的 体数量和染色体分布情况一直不清楚ꎬ直到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