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广西植物》2024年第11期
P. 86

2 0 7 0                                广  西  植  物                                         44 卷
            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李果等ꎬ2011ꎻ张茜ꎬ 2020) ꎬ                     variancesꎬ ANOVAꎬ LSDꎬ P<0.05)ꎻ图片采用 GraphPad
            分别配制环糊精浓度为 20、40、60、80、100 mg                    Prism 9(GraphPad SoftwareꎬUSA)进行绘制ꎮ
               ̄1                                         ̄1
            L ꎬ鼠李糖脂浓度为 10、20、30、40、50 mgL ꎬ
            烷基糖苷浓度为 20、40、60、80、100 mgL ꎮ 将                  2  结果与分析
                                                      ̄1
            叶片放入 2 mL 25 mmolL EDTA 溶液中ꎬ在固
                                       ̄1
            定位置施加 10 μL 配制的含表面活性剂的亚硒                           2.1 不同硒形态对水稻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硒分布
                                     ̄1                         和累积的影响
            酸钠溶液( Seꎬ800 mgL ) ꎬ7 h 取出叶片ꎬ用 6
            mL 蒸馏水冲洗叶片施硒部位ꎬ保存冲洗水用于                                 由图 2 可知ꎬEDTA 中的硒含量表明了硒从叶
            样品分析ꎮ 整个过程在避光条件下完成ꎮ 所有                             片向水稻其他器官的迁移能力ꎬ叶片冲洗水中的

            处理设 3 个重复ꎮ                                         硒表明外源硒的叶片残留ꎬ而 F1-F4 表示叶片中
            1.4 样品前处理和分析                                       硒的亚细胞分布(以下部分相同)ꎮ 可以看出硒形
                 叶片亚细胞组分分离方法:将冲洗干净的叶                           态不影响其在叶片中的亚细胞分布特征ꎬ硒含量
            片擦干水分ꎬ亚细胞分离处理参照 Su 等(2014) 等                       均呈现细胞壁>细胞器>细胞液ꎮ 但是ꎬ不同硒形
            的方法ꎮ 具体步骤如下:叶片加入 2 mL 提取剂ꎬ                         态间的亚细胞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细胞壁中硒含
            在 4 ℃ 条件下于瓷研钵中研磨ꎬ其中提取剂组成                           量亚硒酸钠>纳米硒>硒代蛋氨酸>酵母硒ꎻ在细胞
                                 ̄1                        ̄1    器中亚硒酸钠≈纳米硒>硒代蛋氨酸>酵母硒ꎬ其
            为蔗糖(0. 25 molL ) + Tris ̄HCl(50 mmolL
            pH = 7.5 ) + 二硫苏糖醇(1. 0 mmolL )ꎻ将研磨              中施用硒代蛋氨酸时细胞器中硒含量 F2>F3ꎬ 其
                                                 ̄1
            液移入 10 mL 离心管ꎬ用高速冷冻离心机 600 ×g、                     他处理两者无显著差异ꎻ细胞液中硒含量亚硒酸
            离心 10 minꎬ沉淀物为细胞壁(F1)ꎻ将上清液移入                       钠>硒代蛋氨酸≈酵母硒>纳米硒ꎮ 此外ꎬ亚硒酸
            10 mL 离心管中ꎬ低温高速离心1 000 ×g、离心 20                    钠处理 EDTA 溶液中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 3 个处
            minꎬ沉淀物为叶绿体( F2)ꎻ将上清液移入 10 mL                      理ꎬ而其冲洗水中硒含量最少ꎬ酵母硒和纳米硒含
            离心管中ꎬ低温高速离心10 000 ×g、离心 20 minꎬ                    量最高ꎬ说明水稻叶片 7 h 已有相对较多的硒向其
            沉淀物为线粒体(F3)ꎬ上清液为细胞液(F4)ꎮ                           他器官迁移ꎬ水稻对亚硒酸钠的吸收和转运效率
                 样品 的 消 煮 和 测 定 方 法: 将 实 验 中 获 得 的             最高ꎮ
            EDTA 溶液和分离出的亚细胞组分( F1 -F4) 参照                      2.2 不同亚硒酸钠浓度对水稻叶片亚细胞组分中
            GB 5009.93-2017 进行消解ꎮ 将称重的 EDTA、亚                  硒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细胞组分移入坩埚中ꎬ加 10 mL(9+1) 浓硝酸+高                           由图 3 可知ꎬ随着浓度的增加ꎬ叶片中细胞壁
            氯酸ꎬ盖上锅盖冷消化过夜ꎮ 次日于电热板上加                             的硒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ꎻ每片叶片硒施加量为
            热ꎬ待黄烟散尽、溶液变为清亮透明并伴有白烟产                             0 ~ 0.008 mg 时ꎬ叶绿体和线粒体硒含量呈上升趋
            生时ꎬ将电热板升温至 180 ℃ 加热至剩余体积为                          势ꎬ而 后 未 发 生 显 著 变 化ꎻ 细 胞 液 中 硒 浓 度 在
            1 ~ 2 mLꎮ 冷却ꎬ加 5 mL 50%盐酸溶液ꎬ继续在 80                 0.004 ~ 0. 008 mg 时 急 速 上 升ꎬ 而 后 上 升 缓 慢ꎮ
            ℃ 电热板上加热 1 minꎬ取下用 1%柠檬酸定容至                        EDTA 中硒含量随着亚硒酸钠施用量的增加也显
            25 mL 比色管中ꎬ静置一夜ꎬ取上清液于 10 mL 离                      著上升ꎬ在 0.006 ~ 0.008 mg 之间变幅最大ꎻ细胞壁
            心管中待测ꎮ 将 1.3 实验中获得的冲洗水和上述                          也呈持续上升趋势ꎬ说明施加浓度越高ꎬ滞留在细

            待测液用原子荧光光谱仪(SK ̄2003A)测定ꎮ                           胞壁内的硒含量越多ꎬ并且向其他器官转运硒的
                 质 量 控 制: 消 解 过 程 中 以 标 准 物 质                  速率相对稳定ꎬ大致均呈现上升趋势ꎮ 叶表硒残
            (GBW10022 蒜粉) 和消解液空白作为对照ꎬ消解                        留在硒施加量为 0.01 mg 每叶时才开始出现ꎮ
            过程与样品一致ꎻ测定过程中增加硒标准溶液测                              2.3 不同处理时间下水稻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硒分

            定的方法控制测样质量ꎮ                                        布和累积的变化
            1.5 数据处理                                               由图 4 可知ꎬ在实验浓度下ꎬ叶表面会出现硒

                 采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 和 SPSS 20.0    残留ꎮ 水溶液残留硒在施用后迅速下降ꎬ3 h 后下
            (IBMꎬ USA)对实验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ꎬ数据间                        降趋势变缓ꎬ9 h 后不再发生变化ꎮ EDTA 中的硒
            比较 采 用 单 因 素 方 差 分 析 ( one ̄way analysis of         3 h 后开始迅速上升ꎬ 7 h 后无显著变化ꎬ说明 7 h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