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广西植物》2020年第2期
P. 8
2 期 李吉涛等: 不同环境因子及破壳处理对锥栗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1 4 5
种子ꎮ 种子置于培养皿中萌发ꎬ试验因素为基质 数 / 供试种子数×100%ꎮ
的处理设河沙和泥炭土两种基质ꎬ其他试验因素 采用 SPSS 13.0 软件作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 ̄
的处理均用河沙作为培养基质ꎻ试验因素为基质 way ANOVA)ꎬ用 Duncan 法进行多重比较ꎬ方差不
含水量的处理设置 5%、10%和 20%三个不同的含 齐的采用 Tamhane’s T2 进行比较ꎻ种子形态的描
水量梯度ꎬ其他试验因素处理的基质含水量约为 述性统计值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ꎮ 同时ꎬ基于平
10%ꎬ每隔一个星期根据培养皿失水情况补充水 均值和标准误对有关发芽率、发芽势等用软件 Sig ̄
份ꎬ使各处理的基质保持相应的含水量ꎮ 播种时ꎬ maplot 10.0 作图ꎮ
试验因素为光照处理的播种方式为坚果(种子) 果
球的一半露在基质外面ꎬ其他试验因素处理的播 2 结果与分析
种方式为坚果(种子)的果球全部没入基质中ꎮ 每
30 d 将萌发和霉烂的种子挑出培养皿ꎬ统计萌发 2.1 锥栗种子形态特征
的种子数( 胚根伸出在 5 mm 以上即视为萌发)ꎮ 锥栗 坚 果 呈 圆 锥 形 或 卵 形ꎬ 横 径 为 ( 0. 65 ±
每次统计时均对不同处理的所有新萌发种子的胚 0.01)cmꎬ纵径为(0.83±0.02) cmꎬ种皮为红褐色ꎮ
根进行长度和粗度的测定ꎬ试验结束时取其均值 成熟坚果千粒鲜重为(3 300±84.98) gꎮ
以了解不同的试验处理对胚根发育状况的影响ꎮ 2.1 不同温度对锥栗种子萌发的影响
各试验处理设置如下: 不同温度条件下ꎬ锥栗种子萌发过程存在差
(1)温度:设置 15、20、25 和 30 ℃ 四个温度梯 异ꎮ 萌发前期(60 d 内)ꎬ温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
度ꎬ以室温作为对照ꎮ 响较大ꎬ25 ℃ 的萌发率曲线斜率最大ꎬ萌发率增加
(2)光照:室温条件下ꎬ设室内周期性光照( 把 量最大ꎬ30 ℃ 次之ꎬ 室温条件下最小ꎬ且 25 ℃ 的
培养皿置于靠近窗口的台面) 和持续黑暗( 0 lxꎬ 萌发率分别高于 20 ℃ 、15 ℃ 的萌发率ꎮ 60 d 后ꎬ
 ̄1 室温条件下萌发率增加较多ꎬ其余几个温度萌发
24 hd ꎬ用不透光的盖子罩住) 两个处理ꎻ25 ℃
光照培养箱条件下ꎬ设置周期性光照(3 000 lxꎬ 12 率逐渐趋于平稳ꎮ 试验结束时ꎬ25 ℃ 萌发率最大ꎬ
hd ) 和持续黑暗(0 lxꎬ 24 hd ꎬ用不透光的 其次为 15 ℃ 、20 ℃ ꎬ30 ℃ 和室温的发芽率依次居
 ̄1
 ̄1
盖子罩住)两个处理ꎮ 后(图 1)ꎮ 对于发芽势ꎬ25 ℃ 和 30 ℃ 的发芽势差
(3)培养基质:分别在光照培养箱(25 ℃ 、周 异不显著ꎬ但它们显著高于 15、20 ℃ 和室温的发
期性光照 3 000 lxꎬ 12 hd ) 和室内( 室温、室内 芽势(图 2:A)ꎮ 五种温度条件中ꎬ25 ℃ 最适宜种
 ̄1
周期性光照) 条件下ꎬ各设置河沙、泥炭土两种不 子萌发ꎬ在播种后 60 d 内ꎬ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
同基质ꎮ 低ꎬ萌发率和发芽势都有所下降ꎮ 不同温度条件下ꎬ
(4)基质含水量:分别在光照培养箱(25 ℃ 、
周期性光照 3 000 lxꎬ 12 hd ) 和室内( 室温、室
 ̄1
内周期性光照) 条件下ꎬ各设置 5%、10%、20% 三
个不同含水量梯度ꎮ
(5)破壳处理:分别在光照培养箱(25 ℃ 、周
期性光照 3 000 lxꎬ 12 hd ) 和室内( 室温、室内
 ̄1
周期性光照)条件下ꎬ各设置种子破壳( 在种子尖
端把壳剪开一个小孔)和未破壳两个处理ꎮ
1.2.2 数据统计与处理 以萌发率和发芽势为指
标ꎬ在规定时间(60 d) 内计算发芽势ꎬ在种子萌发
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内ꎬ本研究为 150 d) 计算最终 RT. 室温ꎮ 下同ꎮ
RT. Room temperature. The same below.
发芽率ꎮ 发芽率和发芽势计算公式如下:
萌发率(GP) = 正常发芽种子粒数 / 参试种子 图 1 不同温度条件下锥栗种子的萌发过程
Fig. 1 Germination process of Castanea henryi
总粒数×100%ꎻ
seed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发芽势(GE)= 规定时间(60 d) 内发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