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广西植物》2023年第5期
P. 48

8 2 8                                  广  西  植  物                                         43 卷
                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 是 D. Don (1822) 基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https: / / www.cvh.ac.cn / ) 的
            于齿叶吊石苣苔( Lysionotus serratus D. Don) 建立            该种标本图像和分布信息进行查阅ꎮ 其次ꎬ在合
            的 属ꎬ 该 属 目 前 共 有 32 种 和 7 变 种 ( GCCCꎬ              萼吊石苣苔的花期ꎬ赴该种模式标本产地中国西
            2022ꎻ GRCꎬ 2022)ꎬ分布范围从尼泊尔、不丹经印                     藏墨脱县开展野外调查ꎬ对该种的生境、植株和花
            度东北部、中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至日本南                            序进行野外观察ꎬ并对花器官进行精细解剖观察
            部ꎮ 该属有两个多样性中心ꎬ一个是越南北部至                             和拍照ꎮ
            中国滇黔桂岩溶地区ꎬ另一个是中国云南西部至
            喜马拉雅东南部 ( 王文采ꎬ 1983)ꎬ特别是在中国                        2  结果与分析
            的滇西和藏东南地区近年来陆续有新类群被发现

            (Joe et al.ꎬ 2017ꎻ Taram et al.ꎬ 2019ꎻ Tian et al.ꎬ    Joe 等 (2017) 认 为 Lysionotus gamosepalus var.
            2020ꎻ Akhil et al.ꎬ 2021)ꎮ 中国是吊石苣苔属植               biflorus 可基于叶缘稍具锯齿ꎬ每个花序仅有 2 朵
            物分布最多的国家ꎬ王文采(1983) 对该属进行了                          花ꎬ花冠被毛ꎬ具 2 枚卷曲的退化雄蕊等特征而区
            首次修订ꎬ收录 29 种和 8 变种ꎬ随后出版的« 中国                       别于原变种(图 1)ꎮ 笔者对馆藏的合萼吊石苣苔
            植物志» ( 王文采ꎬ1990)、Flora of China( Wang et           标本进行了充分研究ꎬ并赴该种模式标本产地中
            al.ꎬ 1998)以及«中国苦苣苔科植物»( 李振宇和王                      国西藏墨脱县进行了实地调查ꎬ发现合萼吊石苣
            印政ꎬ 2005) 等分类学专著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苔叶缘的锯齿变化存在明显的过渡性状ꎬ从明显
            部分修订ꎬ目前已经记录到 29 种和 6 变种ꎮ 越南                        锯齿状至稍具锯齿均有出现ꎬ呈现出连续变化( 图
            (8 种)和印度(6 种) 的吊石苣苔属植物多样性紧                         2ꎬ图 3)ꎮ 因此ꎬ该性状不能作为区分该变种和原
            随其后(Moller et al.ꎬ 2017ꎻ Vuꎬ 2017ꎻ Bui et al.ꎬ     变种的稳定性状ꎮ
            2022)ꎬ而 缅 甸 ( 4 种)、 不 丹 ( 3 种)、 尼 泊 尔 ( 2              由于对野外居群观察的不充分ꎬ因此 Joe 等
            种)、泰国(1 种)、老挝(2 种) 和日本(1 种) 等国                     (2017) 认为 Lysionotus gamosepalus var. biflorus 每
            家记录的该属物种却较少( Wang et al.ꎬ 1998ꎻ 李                  个腋生花序内仅有 2 朵花且为稳定性状ꎮ 笔者通
            振宇和王印政ꎬ 2005)ꎬ并且无专著性的修订ꎮ                           过对馆藏标本的查阅和野外观察发现ꎬ其实不然ꎬ
                 印度学者 Joe 等(2017) 基于采自中国藏东南                    合萼吊石苣苔每个腋生花序内花的个数是不稳定
            地区的植物标本ꎬ发表了合萼吊石苣苔( Lysionotus                      的ꎬ从 2 至多数都有出现( 图 3)ꎮ 因此ꎬ腋生花序
            gamosepalus W. T. Wang ) 一 新 变 种 Lysionotus        仅有 2 朵花不能作为可靠性状用来区分该变种和
            gamosepalus W. T. Wang var. biflorus A. Joeꎬ       原变种ꎮ
            Hareesh & M. Sabuꎬ并且认为该新变种不同于原变                        此外ꎬ笔者还通过对合萼吊石苣苔的模式标
            种之处在于叶缘稍具锯齿ꎬ每个腋生花序仅有 2                             本查阅以及模式产地的调查发现ꎬ该种的花冠外
            朵花ꎬ花冠被毛ꎬ具 2 枚卷曲的退化雄蕊等特征                            部被毛( 图 2)ꎬ原白中记录为光滑无毛属描述不
            (图 1)ꎮ 然而ꎬ在开展吊石苣苔属的分类修订过                           当ꎻ退化雄蕊的数量也是不稳定的ꎬ2 或 3 枚的情
            程中ꎬ笔者发现仅基于形态特征难以将该变种和                              况都有出现ꎬ并且合萼吊石苣苔花冠中央的第 3
            原变种很好地区分开来ꎮ 此外ꎬ该变种和原变种                             枚退化雄蕊如果存在的情况下ꎬ其形态非常小ꎬ长
            二者地理分布区也存在明显重叠ꎬ都分布于中国                              为 0.5 ~ 1 mmꎬ就非常容易被忽略( 图 2)ꎮ 因此ꎬ
            的藏东南地区且生长环境类似、物候期一致ꎮ 因                             不宜用花冠外部被毛和具 2 枚卷曲的退化雄蕊等

            此ꎬ该变种的分类学地位有待商榷ꎮ                                   特征来区分该变种和原变种ꎮ
                                                                   由此 可 见ꎬ Lysionotus gamosepalus var. biflorus
            1  材料与方法                                           的形态特征处于合萼吊石苣苔的变异范围之内ꎬ
                                                               并且分布区完全重叠ꎬ生长环境类似ꎬ物候期一
                 合萼吊石苣苔的研究包括室内标本查阅和野                           致ꎬJoe 等(2017)指出的以上几个区别于原变种的
            外观察ꎮ 首先ꎬ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特征都不能很好地将该变种和原变种区分开来ꎬ
            (PE) 和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标 本 馆               故 Lysionotus gamosepalus var. biflorus 不宜作为变种
            (KUN)的馆藏该种腊叶标本进行研究ꎬ同时还对                            等级处理ꎬ在此予以归并处理ꎮ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