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广西植物》2020年第4期
P. 35
4 期 李博园等: 杭白芷根中分泌道发生方式、分布及其挥发油积累过程研究 4 7 3
化学染色使用ꎮ 道的起源将分布在皮层中的分泌道称为中柱鞘起
1.2.2 石蜡切片法 将不同发育时期杭白芷根分 源分泌道ꎬ次生韧皮部中的分泌道称为韧皮部起
割成 0.5 ~ 1 cm 的小段ꎬ70%FAA 固定 3 ~ 5 dꎬ梯度 源分泌道ꎬ如图 1 所示ꎮ
酒精脱水ꎬ石蜡包埋ꎬLeica RM 2335 切片机切片ꎬ
厚度 10 ~ 12 μmꎬ番红固绿染色ꎬ中性树胶封片ꎬ
Leica DMBL 显微镜观察并拍照ꎮ
1.2.3 半薄切片 将不同发育时期杭白芷根切成
2 ~ 3 mm 的 小 块ꎬ首 先 用 2. 5% 的 戊 二 醛 固 定 液
(pH = 7.0 的磷酸缓冲液配制)预固定 24 h(4 ℃ )ꎬ
然后用磷酸缓冲液漂洗 3 次ꎬ每次 20 minꎬ0.5%的
锇酸(pH = 7.0 的磷酸缓冲液配制) 固定 2 hꎬ再用
磷酸缓冲液漂洗 3 次ꎬ每次 20 minꎬ梯度酒精脱水
(30%、50%、70%各一次ꎬ90%两次ꎬ100%三次ꎬ每
次 20 min)ꎬ环氧丙烷过渡ꎬEpon 812 包埋剂包埋ꎬ PE. 周皮ꎻ C. 皮层ꎻ SP. 次生韧皮部ꎻ SX. 次生木质部ꎻ
SC. 分泌道ꎮ 黑色箭头示中柱鞘起源分泌道ꎻ白色箭头示
60 ℃ 烘箱过夜ꎬ最后用 Leica EM UC7 超薄切片机
韧皮部起源分泌道ꎻ标尺 = 200 μmꎮ
切片ꎬ切片厚度为 1 ~ 2 μmꎬ甲苯胺蓝染色后ꎬLeica PE. Peridermꎻ C. Cortexꎻ SP. Secondary phloemꎻ SX. Secondary
xylemꎻ SC. Secretory canal. Black arrows show the origin of the
ICC50 W 显微镜观察并拍照ꎮ
pericycle from the secretory canalsꎻ White arrows show the origin
1. 2. 4 透 射 电 子 显 微 镜 上 述 材 料 经 Leica EM
of the phloem from the secretory canalsꎻ Bar = 200 μm.
UC7 超薄切片机切片ꎬ厚度为 60 ~ 80 nmꎬ经醋酸
图 1 杭白芷根横切面解剖结构
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ꎬ日立透射电子显微 Fig. 1 Cross section in root of Angelica
dahurica var. formosana
镜 H ̄7650 观察并拍照ꎮ
1.2.5 组织化学染色 挥发油显色反应:取冰冻组
织切片ꎬ苏丹Ⅲ染色封片ꎬLeica DMBL 显微镜观察 根中分泌道由中柱鞘细胞最先发生ꎬ在中柱
拍照ꎬ取半薄切片ꎬ用苏丹黑 B 饱和溶液染色封 鞘中出现 1 个原始细胞ꎬ原始细胞体积较小ꎬ形态
完整规则(图版Ⅰ:1)ꎮ 随后原始细胞与邻近的细
片ꎬLeica DMBL 显微镜观察拍照ꎻ淀粉显色反应:
取石蜡切片和冰冻组织切片ꎬ分别用碘液染色封 胞之间出现小腔隙ꎬ由这 3 ~ 4 个细胞即分泌细胞
围绕形成分泌道ꎬ此时分泌细胞体积增大ꎬ呈多边
片ꎬLeica DMBL 显微镜观察拍照ꎮ
形(图版Ⅰ:2ꎬ3)ꎬ分泌细胞周围的细胞内可见少
1.2.6 模式示意图制作方法 使用 ChemBioDraw
制作分泌细胞、周围细胞以及腔道挥发油转运模 量的淀粉粒ꎮ 随着分泌细胞进一步分裂及邻近细
胞插入ꎬ细胞数量增加ꎬ腔道也随之增大( 图版Ⅰ:
式示意图ꎮ
4)ꎬ此时周围细胞内的淀粉粒数量也明显增加ꎮ
2 结果与分析 之后ꎬ分泌细胞趋于扁平状ꎬ围绕着较大的椭圆形
腔道(图版Ⅰ:5)ꎬ周围细胞内充满大量淀粉粒ꎬ而
2.1 杭白芷根中分泌道发生及分布特征 分泌细胞内始终未见淀粉粒分布ꎮ 随着根的次生
杭白芷根次生结构类似于多年生草本双子叶 生长不断进行ꎬ维管形成层的活动明显ꎬ在韧皮部
植物根的特点ꎬ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周皮、皮层、次 细胞中ꎬ可见 3 ~ 4 个相邻细胞的细胞壁变形、分
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ꎮ 根中分泌道由中柱鞘细 离ꎬ形成小腔隙(图版Ⅰ:6)ꎬ之后ꎬ由 4 ~ 5 个分泌
胞最先发生ꎬ次生结构中分泌道主要分布在韧皮 细胞围绕的腔隙进一步增大( 图版Ⅰ:7)ꎬ随后分
部和皮层中ꎬ属于次生分泌组织ꎮ 成熟分泌道由 泌细胞趋于扁平ꎬ腔道扩大( 图版Ⅰ:8)ꎬ同样ꎬ韧
5 ~ 12 个分泌细胞围绕较大的腔道组成ꎬ按照分泌 皮部分泌细胞周围的细胞内也具丰富的淀粉粒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