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广西植物》2024年第12期
P. 100

2 2 5 8                                广  西  植  物                                         44 卷
            因检测 3 组平行ꎮ 实时荧光定量 PCR 设定程序如                        ZmSPY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预测结果( 图 3: A) 显
            下:95 ℃ 5 minꎻ变性 95 ℃ 20 sꎬ退火 50 ℃ 15 sꎬ            示ꎬZmSPY 蛋白由 58.62% 的 α ̄螺旋、7.24% 的延
            延伸 72 ℃ 15 sꎬ以上循环 45 次ꎻ72 ℃ 继续延伸 10                伸链、5.93%的 β ̄转角和 28.21%的无规卷曲共同
            minꎮ 待程序运行完成后ꎬ将目标基因和内参基因                           组成ꎮ ZmSPY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预测结果( 图 3:
                                        -△△Ct ꎬ计算得出基因
            扩增所得的 Ct 值ꎬ代入公式 2                                  B)显示ꎬα ̄螺旋是 ZmSPY 蛋白的主要构成元件ꎮ
            的相对表达量ꎬ并进行分析ꎮ                                          Expasy ̄ProScale 预 测 结 果 ( 图 4: A) 显 示ꎬ
            1.2.5 数据分析  所有指标的检测至少重复进行 3                        ZmSPY 蛋白 属 于 亲 水 性 蛋 白ꎬ 在 氨 基 酸 序 列 第
            次ꎬ实验 结 果 以 平 均 值 ± 标 准 差 ( x ± s) 表 示ꎬ 并           334 个位点处ꎬ亲水性最高ꎻ在氨基酸序列第 145
            作图ꎮ                                                个位点处ꎬ疏水性最高ꎮ TMHMM 2.0 Server 预测
                                                               结 果 显 示ꎬ ZmSPY 蛋 白 不 存 在 跨 膜 结 构 域ꎮ
            2  结果与分析                                           YinOYang 1. 2 Server 预 测 结 果 ( 图 4: B) 显 示ꎬ
                                                               ZmSPY 蛋白共有 33 个糖基化位点ꎮ Wolf Psort 预
            2.1 ZmSPY 保守结构域与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测 ZmSPY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ꎬ该蛋白可
                 通 过 NCBI 网 站 的 Conserved Domain Search        能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中ꎬ并且定位于细胞核的
            Service (CD Search)模块对 ZmSPY 蛋白进行结构                可能性更大ꎮ
            域分析ꎬ由 图 1: A 可 知ꎬ ZmSPY 归 属 于 TPR 和                2.4 ZmSPY 基因的克隆和亚细胞定位研究

            SPY 超家族ꎬ主要由 TPR(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蛋白质的功能、代谢以及相互作用都与其亚细
            结构域以及 C 端的催化结构域( catalytic domain)                 胞定位密切相关ꎬ成熟的蛋白质只有运输至特定的
            构成ꎮ 之后ꎬ利用 NCBI 数据库检索获得拟南芥                          亚细胞结构或区域才能发挥正确的生物学功能
            (Arabidopsis thalianaꎬ At)、 高 粱 ( Sorghum bicolorꎬ  (Wang & Balint ̄Kurtiꎬ 2015)ꎮ Wolf Psort 预测结果
            Sb)、 水 稻 ( Oryza sativaꎬ Os )、 小 麦 ( Triticum      显示ꎬZmSPY 蛋白定位于细胞核的可能性更大ꎮ 为
            aestivumꎬ Ta) 等植物的 SPY 蛋白质序列ꎬ并进行                   了验证此结果ꎬ通过 GFP 融合蛋白表达法来确定
            多序列比对分析ꎮ 由图 1: B 可知ꎬ不 同 物 种 中                      ZmSPY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ꎮ 通过克隆获得 ZmSPY
            SPY 蛋白高度保守ꎬ不同物种间的序列差异主要                            基因编码区全长片段( 图 5: A)ꎬ大小为2 736 bpꎮ
            集中于蛋白结构的 C 末端附近ꎮ                                   连接、转化ꎬ挑取单菌落验证及提质粒酶切验证ꎬ结
            2.2 ZmSPY 蛋白质进化树分析                                 果显示 PCR 扩增片段、酶切片段的长度与目的片段
                 为了探究 SPY 在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及                        大小一致(图 5: B、C)ꎬ表明成功构建了由农杆菌
            玉米 ZmSPY 的潜在生物学功能ꎬ使用 MEGA11.0 软                    (GV3103) 介 导 的 pBIGD ̄ZmSPY ̄GFP 表 达 载 体ꎮ

            件构建关于 SPY 蛋白的系统进化树ꎮ 由图 2 可知ꎬ                       通过农杆菌转化使其在烟草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ꎬ
            8 个 物 种 被 分 为 两 大 类ꎬ 玉 米、 高 粱、 柳 枝 稷               结果(图 6)显示对照组(pBIGD ̄GFP)胞内呈现分散
            (Panicum virgatum)、小麦、水稻、拟南芥为一组ꎻ狗                  非特异性的荧光信号ꎬ实验组(pBIGD ̄ZmSPY ̄GFP)
            尾草 ( Setaria viridis )、 小 米 ( Setaria italica var.  仅在细胞核上观察到特异性的荧光信号ꎬ与细胞核
            germanica)为一组ꎮ 其中ꎬ玉米与同为禾本科植物                       经 DAPI 染色后呈现的蓝色荧光信号重叠ꎬ 表明
            的高粱属同一支ꎬ说明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ꎬ亲                             ZmSPY 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ꎮ
            缘关系最近ꎻ其次玉米与禾本科植物柳枝稷进化关                             2.5 外源激素处理对 ZmSPY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系密切ꎮ                                                   为探究 ZmSPY 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ꎬ我们
            2.3 ZmSPY 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                               采用不同外源激素处理玉米根系ꎬ通过 RT ̄qPCR
                 Expasy ̄ProtParam 分析结果显示ꎬZmSPY 共由              检测 ZmSPY 表达 量 的 变 化ꎬ结 果 ( 图 7) 显 示 在

            911 个氨基酸组成ꎬ分子式为C             H   N   O   S ꎬ相      受到 不 同 外 源 激 素 ( GA、 IAA、6BA、 ABA) 处 理
                                       4476  7040  1204  1351  54
            对分子质量约为 101.07 kDꎬ理论等电点为 5.62ꎬ                     后ꎬZmSPY 表达水平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不
            正负电荷残基总数分别为 111 和 92ꎬ不稳定系数                         同的变化趋势ꎮ 在 GA 实验组的处理下ꎬZmSPY
            为 39.45( <40)ꎬ脂溶性指数为 87.85ꎬ总平均亲水                   表达量始终表现为下调趋势ꎬ并且下调趋势随处
            性为-0.20ꎮ 分析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ꎬ可为                          理时间增长逐渐减弱ꎮ IAA、6BA 实验组变化趋
            蛋白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耿柳婷等ꎬ2023)ꎮ                          势一致ꎬZmSPY 表达量整体呈现出随处理时间的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