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广西植物》2024年第5期
P. 131

5 期                 莫建飞等: 2000—2020 年广西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9 1 9

            2.3.1 单因子驱动力探测结果  广西植被生态质                          显ꎬ其中植 被 覆 盖 度 与 植 被 净 初 级 生 产 力 ( q =
            量变化单因子探测结果表明( 表 3)ꎬ各驱动因子                           0.928 8)、植 被 类 型 与 植 被 净 初 级 生 产 力 ( q =
            对广西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分布的影响程度有明显                              0.863 2)、植被类型与植被覆盖度( q = 0.791 7) 的
            差异ꎮ 各生态环境因素对应的平均 q 值大小排序                           交互作用最强ꎬ平均解释力达 70%以上ꎻ高程与坡
            为植被>地形>土壤>气候ꎮ 从单影响因子解释力                            度( q = 0. 483 9 )、 土 壤 类 型 与 土 壤 质 地 ( q =
            的角度来看ꎬ年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覆盖                              0.118 0)的交互作用次之ꎬ平均解释力为 10% ~
            度的解释力均在 70%以上ꎬ是影响广西植被生态                            50%ꎻ降水量与气温( q = 0.072 2) 的 交 互 作 用 最
            质量时空分异的最主要因素ꎻ高程、坡度、植被类                             弱ꎬ平均解释力小于 10%ꎮ
            型的解释力在 20% ~ 60%之间ꎬ是影响广西植被生
            态质量时空分异的次要因素ꎻ土壤类型、土壤质                              3  讨论
            地、年均降水量和气温的解释力均小于 10%ꎬ对广
            西植被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影响最小ꎮ 从分                                 基于不同评价指标的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变化
            时间段来看ꎬ2000—2020 年广西植被生态质量变                         特征存在差异ꎮ 本研究选择基于植被覆盖度和净
            化的地形、土壤、气候单影响因子 q 值均呈下降趋                           初级生产力共同构建的生态质量指数( EQI) 为评
            势ꎬ而植被单影响因子呈上升趋势ꎬ表明地形、土                             价指标ꎬ研究结果表明ꎬ2000—2020 年广西植被
            壤、气候单影响因子对植被生态质量空间分布的                              EQI 波动增加ꎬ植被生态明显改善ꎬ这与全国尺度
            解释力逐步减弱ꎬ而植被单影响因子的解释力逐                              以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 QI( 钱栓等ꎬ2020) 为指
            步增强ꎮ                                               标的评估结果相符ꎮ 与单独以植被 NPP 为评价指
            2.3.2 因子交互作用探测结果  广西植被生态质                          标的评估结果不相符( 周爱萍等ꎬ2014ꎻ荣检等ꎬ
            量变化因子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 表 4)ꎬ广西                           2017ꎻ熊小菊等ꎬ2019)ꎮ 主要原因是本研究依据
            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分异特征的形成并非只受单一                              植被生态学原理ꎬ不但采用了决定植被分布与量
            因子影响ꎬ而是各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ꎻ各影响因                             度内在与外在原因的植被生产力表征ꎬ还采用了
            子间的交互作用对广西植被生态质量的影响呈非                              植被对自然生态过程或生态平衡所做出的以经济
            线性增强及双因子增强关系ꎬ不存在相互独立或                              贡献作为评价指标的植被覆盖度表征ꎬ以此构建
            减弱的情况ꎮ 从不同类型因子的解释力而言ꎬ地                             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模型分析植被生态质量时空
            形与植被、土壤与植被、气候与植被因子交互作用                             分布特征ꎬ结果较单因子评价客观全面ꎮ 此外ꎬ本
            最明显ꎬ平均解释力在 60%以上ꎬ其中坡度与植被                           研究结果显示ꎬ广西植被生态质量改善存在较大
            净初级生产力(q = 0.884 3)、高程与植被净初级生                      的空间异质性ꎬEQI 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ꎬ这
            产力(q = 0.875 0)、气温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q =                   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王永锋等ꎬ2017ꎻ杨艳萍等ꎬ
            0.861 1)、 土 壤 类 型 与 植 被 净 初 级 生 产 力 ( q =          2021)、植被 NPP(荣检等ꎬ2017ꎻ熊小菊等ꎬ2019)
            0.852 3)、土 壤 质 地 与 植 被 净 初 级 生 产 力 ( q =           分布格局基本一致ꎬ主要原因是与广西地形呈周
            0.852 0)、 降 水 量 与 植 被 净 初 级 生 产 力 ( q =            高中低、形似盆地特征有密切相关ꎮ EQI 以植被覆
            0.851 6)、土壤类型与植被覆盖度( q = 0.804 9) 的                盖度指标表征植被生态功能ꎬ植被 NPP 表征植被
            交互作用最强ꎬ平均解释力在 80%以上ꎻ高程与植                           生产功能ꎬ两者的权重系数可以根据研究地区及

            被覆盖度( q = 0.789 1)、气温与植被覆盖度( q =                   植被类型进行调整ꎬ这对于气候梯度、植被生态系
            0.786 1)、土壤类型与植被覆盖度( q = 0.784 9)、                 统类型地域差异明显的中国不同地区具有很好的
            土壤质地与植被覆盖度(q = 0.784 8)、降水量与植                      适用性ꎬ但植被覆盖度和植被 NPP 的两者权重等
            被覆盖度(q = 0.782 8)的交互作用次之ꎬ平均解释                      参数本地化需深入研究ꎮ

            力 为 60% ~ 80%ꎻ 土 壤 类 型 与 降 水 量 ( q =                   植被生态质量受到气象灾害和人类活动影响
            0.095 5)、土壤类型与气温( q = 0.093 5)、土壤质                 显著ꎮ 干旱、洪涝及极端气温变化等极端气象灾
            地与气温( q = 0.083 6)、土壤质地与降水量( q =                   害会 降 低 森 林 覆 盖 率 和 森 林 质 量 ( 王 剑 波 等ꎬ
            0.069 2)的交互作用最弱ꎬ解释力小于 10%ꎮ 从同                      2012)ꎬ如 2008 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广西大
            类型因子的解释力而言ꎬ植被因子交互作用较明                              量林木被损毁ꎬ 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 王祝雄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