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广西植物》2020年第10期
P. 96

10 期                 李佳慧等: 半蒴苣苔复合群的多样性、地理分布和物种界限                                          1 4 7 9

   盘环状ꎻ子房线形ꎬ柱头钝ꎬ略宽于花柱ꎻ蒴果线状                           于一个喀斯特山石灰岩基质上ꎬ在形态上与典型
   披针形ꎻ花期 9 月—10 月ꎬ果期 10 月—12 月ꎮ                     半蒴苣苔最相似ꎬ但在茎形态和花色上有所不同
       该种分布范围广ꎬ形态变异幅度大ꎬ其物种及                          [称之为永福半蒴苣苔( Hemiboea yongfuensis)ꎬ图
   种下分类几经变动ꎮ 在 Flora of China 中ꎬ早期发                  1: B] ( Huang et al.ꎬ2020)ꎮ 本研究将半蒴苣苔、

   表的 7 个种或变种 Hemiboea henryi Clarke( Clarkeꎬ        翅茎半蒴苣苔、金钟山居群和永福半蒴苣苔统称
   1888)、 H. henryi Clarke var. major Diels ( Dielsꎬ  为半蒴苣苔复合群ꎮ
   1900 )、 H.   subcapitata  Clarke  var.  intermedia    形态高度相似的近缘物种间的物种划分ꎬ一
   Pamp.(Pampanini & Silvestriꎬ1910)、H. marmorata    直是分类学的基本难题之一ꎮ 喀斯特生境复杂多
   Lévl. ( Léveilléꎬ 1911 )、 Didymocarpus hwaianus S.  样ꎬ植物物种丰富且特有狭域分布物种众多( Hou
   Y. Hu ( Huꎬ 1980 )、 H. subcapitata Clarke var.    et al.ꎬ2010ꎻ韦毅刚等ꎬ2010ꎻ于胜祥等ꎬ2017)ꎮ 近
   denticulata W. T. Wang ex Z. Y. Li( 李振宇ꎬ1983)     年来ꎬ针对我国南部喀斯特地区苦苣苔科植物的
   和 H. subcapitata Clarke var. sordidopuberula Z. Y. Li  系统发育研究表明ꎬ依据形态建立的分类单元特

   (李振宇ꎬ1987)都被归并为半蒴苣苔(Wang et al.ꎬ                  别是属ꎬ 通 常 为 非 单 系 类 群 ( Wang et al.ꎬ2011ꎻ
   1998)ꎮ 随后ꎬ李振宇(2004)在广西桂林发现一类                      Weber et al.ꎬ2011aꎬb)ꎮ 复杂的形态趋同演化、平
   与半蒴苣苔形态较为相似ꎬ但茎具翅且花期完全                             行演化和快速形态演变可能是导致传统分类不自

   不同的群体ꎬ将其作为半蒴苣苔的变种ꎬ即翅茎半                            然的关键原因( 卢永彬等ꎬ2017)ꎮ 半蒴苣苔及其
   蒴苣 苔 ( H. subcapitata var. pterocaulis Z. Y. Li)ꎮ  变种在分类上的反复变动表明ꎬ仅依据形态特征
   在之后的系列论著中ꎬ半蒴苣苔被认为只包括半                             难以对其正确地分类划分(Huang et al.ꎬ2017ꎻLi et
   蒴苣 苔 原 变 种 ( H. subcapitata var. subcapitata)、    al.ꎬ2019)ꎮ 因此ꎬ本研究详细对比半蒴苣苔复合
   广东 半 蒴 苣 苔 变 种 ( H.             subcapitata var.  群的形态、微形态多样性及地理分布ꎬ通过居群取
   guangdongensis) 以 及 翅 茎 半 蒴 苣 苔 变 种 ( Li &        样ꎬ利用核核糖体 ITS 序列ꎬ初步重建半蒴苣苔复
   Wangꎬ2005ꎻ韦毅刚等ꎬ2010)ꎮ 最近ꎬ基于形态、                    合群 内 的 系 统 发 育 关 系ꎬ 构 建 单 倍 型 网 络 图
   物候和分子系统发育的证据ꎬ翅茎半蒴苣苔变种                             (haplotype network)ꎬ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探 索 其 物 种

   提升为独立物种H. pterocaulis (Z. Y. Li) J. Huangꎬ        界限ꎮ
   X. G. Xiang & Q. Zhang(Huang et al.ꎬ2017)ꎮ 此外ꎬ
   系统发育研究表明ꎬ广东半蒴苣苔变种与半蒴苣                             1  材料与方法
   苔、翅茎半蒴苣苔的系统关系较远ꎬ但与短茎半蒴
   苣苔( H. subacaulis Hand.  ̄Mazz.) 最为近缘ꎬ为独           1.1 材料
   立物种 H. guangdongensis ( Z. Y. Li) X. Q. Li &          对我国浙江、贵州、湖南、湖北、广西等半蒴苣
   X. G. Xiang(Li et al.ꎬ2019)ꎮ                      苔分布地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ꎬ并分别引种了典
       在对半蒴苣苔及其近缘物种的野外多样性调                           型半蒴苣苔、永福半蒴苣苔、翅茎半蒴苣苔和金钟
   查中ꎬ我们先后发现分别与典型半蒴苣苔和翅茎                             山居群各 50、30、25、25 株ꎬ种植于广西壮族自治
   半蒴苣苔在形态上较为相似的未见报道的新类                              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苗圃中ꎮ 对中国数

   型ꎮ 两种新类型皆发现于广西桂林金钟山ꎬ且与                            字植物标本馆(CVHꎬhttp: / / www.cvh.ac.cn / ) 上的
   典型半蒴苣苔混生在同一喀斯特山头石灰岩基质                             611 份 半 蒴 苣 苔 标 本 信 息 进 行 了 统 计ꎬ 利 用
   上ꎮ 其中:一类分布于金钟山附近多个毗邻的喀                            XGeocoding   V2   ( http: / / www.  gpsspg.  com /
   斯特山石灰岩基质上ꎬ与翅茎半蒴苣苔的花、果在                            xgeocoding / )将 地 理 名 称 转 换 为 地 理 坐 标ꎬ 并 用
   形态和物候期都几乎无差别ꎬ但在茎的形状、粗壮                            ArcGis 10. 2 ( https: / / www. arcgis. com / features/
   程度和植株大小上有较明显的差别[ 暂称之为金                            index.htmlꎬ ESRIꎬ Inc.ꎬ Redlandsꎬ CAꎬ USA)绘制
   钟山居群(Hemiboea sp.)ꎬ图 1: D]ꎻ另一类只发现                 出半蒴苣苔复合群的分布图ꎮ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