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广西植物》2023年第3期
P. 151

3 期              陈美凤等: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对喀斯特坡地坡位与灌木物种的响应                                            5 5 1

                     表 2  不同坡位土壤的理化性质                          2.7ꎬP = 0.040)ꎮ 上、下坡位相对聚集ꎬ而中坡位较
                 Table 2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为分散ꎮ
                       soil in different slope positions
                                                                   由图 2 可知ꎬ黄荆、红背山麻杆的侵染频度ꎬ
                                 上坡位      中坡位      下坡位         火棘的侵染频度、侵染强度、丛枝丰度分别与土壤
              指标
                                  Upper    Middle   Lower
              Index                                            深度显著相关ꎬ而与土壤全钾显著负相关ꎻ黄荆、
                                  slope    slope    slope
                                                               红背山麻杆侵染强度与土壤全钾相关性最高ꎬ而
                            ̄1
              有机质 OM (gkg )    48.83±   44.94±   64.77±
                                  9.83     6.72     10.32
                                                               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ꎻ黄荆丛枝丰度与土壤深度、
                          ̄1
              全氮 TN (gkg )      4.96±    5.14±    5.16±      土壤全钾相关性较高ꎮ
                                  1.06     1.01     0.76
                          ̄1
              全钾 TK (gkg )      2.05±    3.16±    3.59±
                                                               3  讨论
                                  0.91     0.89     0.12
                         ̄1
              全磷 TP (gkg )      0.85±    1.13±    1.07±
                                  0.21     0.33     0.15
                                                                   喀斯特地区具有独特的水土二元流失特征ꎬ
                            ̄1
              速效钾 AK (mgkg )   79.44±   82.55±   128.95±
                                  8.11b   11.12b    10.90a     导致坡位间土壤养分差异较大ꎬ进而影响土壤微
                            ̄1
              速效磷 AP (mgkg )    6.92±    9.16±   11.12±      生物的分布( 李先琨等ꎬ2003ꎻ冯书珍等ꎬ2015)ꎮ
                                  0.70b    0.88a    0.84a
                                                               本研究中ꎬ坡位对 AMF 的侵染强度有显著影响ꎬ
                            ̄1
              碱解氮 AN (mgkg )   281.71±  383.06±  472.83±     原因可能是喀斯特坡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养
                                 10.88c    3.47b    8.05a
                                                               分表现为下坡位高于上坡位ꎬ有机质及养分含量
              pH                  7.90±    7.86±    7.80±
                                  0.05     0.03     0.05       较高利于 AMF 的生长繁殖ꎬ能显著提高 AMF 对植
                                                               物根系的侵染强度(王晓英和王冬梅ꎬ2009)ꎬ最终
              土壤含水量 WC (%)       17.41±   14.23±   15.82±
                                  2.00     1.25     1.66
                                                               表现为下坡位黄荆、火棘的侵染强度均显著高于
              土壤深度               14.43±   18.49±   21.10±
              Soil depth (cm)     2.97b    0.86ab   0.15a      上坡位ꎮ
              碎石含量               10.00±   10.00±    9.00±          物种显著影响 AMF 的侵染频度、侵染强度和
              Gravel content (%)  5.00     8.00     1.00
                                                               丛枝丰度ꎬ说明宿主植物种类对 AMF 具有重要影
              注: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该指 标 不 同 坡 位 间 差 异 显 著 ( P <          响ꎮ 本研究中ꎬ黄荆、红背山麻杆的 AMF 的侵染
            0.05)ꎻ 仅标识处理间的显著差异ꎮ
                                                               频度、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均高于火棘ꎬ可能与不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同宿主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习性差异有关
            between different slope positions ( P < 0. 05 )ꎻ only significant
                                                               (陈伟立等ꎬ2016ꎻ车俭等ꎬ2022)ꎮ 在叶表皮形态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s are marked.
                                                               上ꎬ与火棘相比ꎬ黄荆、红背山麻杆具有气孔密度
            红背山麻杆、黄荆( P<0.05)ꎻ同一物种下ꎬ3 个优                       更大、维管组织更发达等特征ꎬ有利于减少植物体
            势物种的侵染频度、红背山麻杆的侵染强度以及                              内水分的散失ꎬ并能促进水分运输和营养元素的
            火棘、黄荆的丛枝丰度在坡位间均无显著差异( P>                           迁移ꎬ更适应岩溶区干旱环境条件( 李强和曹建
            0.05)ꎬ黄荆、火棘的侵染强度表现为下坡位显著                           华ꎬ2008ꎻ邓彭艳等ꎬ2010ꎻ董蕾等ꎬ2011)ꎮ 在根系
            高于中、上坡位ꎬ红背山麻杆的丛枝丰度表现为中                             形态上ꎬ黄荆和红背山麻杆根系构型均属于典型

            坡位显著高于上、下坡位(P<0.05)ꎮ                               叉状分支模式( 苏樑等ꎬ2018a)ꎬ而火棘根系为鱼
            2.4 AMF 侵染率的影响因素                                   尾形分支模式(吴静等ꎬ2022)ꎮ 其中ꎬ叉状分支模

                 坡位 仅 对 AMF 侵 染 强 度 有 显 著 影 响 ( P <            式的根系更容易获取表层的土壤养分和水分ꎬ在
            0.01)ꎬ物种显著影响 AMF 侵染频度、侵染强度和                        表层土壤中占据更大的空间( 苏樑等ꎬ2018a)ꎬ增
            丛枝丰度(P<0.01)ꎬ坡位与物种的交互作用显著                          大根系与土壤 AMF 的接触面ꎬ有利于 AMF 侵染根
            影响 AMF 丛枝丰度(P<0.05)(表 3)ꎮ                          系构建共生关系ꎬ最终表现为黄荆、红背山麻杆
                 冗余分析结果(图 2)表明ꎬ第一和第二主变量                        AMF 的侵染频度、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均显著高
            共解释了 71.99% 的变异ꎬ分别解释了 42.14% 和                     于火棘ꎮ
            29.85%的变异ꎬ影响 AMF 侵染率的主要土壤因子                            坡位与物种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
            是土壤深度( F = 2.8ꎬP = 0.034) 和全钾含量( F =               区系ꎬ如不同坡位条件下ꎬ 与植物的群落结构共同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