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广西植物》2024年第10期
P. 134
1 9 3 6 广 西 植 物 44 卷
查样地整体上是其周转组分(0.91) 远大于嵌套组 的相关性(P>0.05)ꎻ(3) 对于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
分(0.03)ꎬ周转组分和嵌套组分分别占总 β 多样 落多样性嵌套组分来说ꎬ按显著相关性强弱排序为
性的 96.8%和 3.2%ꎮ 空间距离和物种丰富度共同作用、物种丰富度(P<
0.001)ꎬ而空间距离、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和物种丰
富度共同作用、空间距离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空
间距离-环境因素-物种丰富度三者共同作用均与
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ꎮ
基于距离的多元回归( MRM) 来分析空间距
离、环境因素和物种丰富度对 β 多样性及其组分
的影响ꎬ结果也进一步表明空间距离、环境因素和
物种丰富度对研究区植物群落的总 β 多样性存在
图 2 河南省自然林草本层的总 β 多样性(左) 显著影响( P<0.001ꎬ表 2)ꎬ其中空间距离对研究
及其周转组分(中)和嵌套组分(右) 区植物群落的总 β 多样性的单独影响最大ꎬ而单
Fig. 2 Total β ̄diversity (left)ꎬ turnover component 独的环境因素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均低于空间距
(middle)ꎬ and nestedness component (right) in herbaceous 离的影响ꎮ 除物种丰富度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对于
layer of natural forests in Henan Province in China
物种周转组分也存在显著影响ꎮ
将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落 β 多样性依据空间
2.2 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落 β 多样性随空间距离 距离、环境因素和物种丰富度进行方差分解其结果
变化特征 (图 4)如下:(1) 对于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落 β 多
对河南省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落 β 多样性及 样性总体部分ꎬ空间距离、环境因素和物种丰富度
其组分随空间距离变化分析结果如图 3 所示:其 共同解释了 27.14%ꎬ其余 72.86%无法被现有的变
中对数回归模型拟合效果好于线性回归拟合ꎻ自 量解释ꎻ环境因素的单独解释率(10.62%)高于空间
然林草本层植物群落总 β 多样性及其周转组分随 距离的单独解释率(7.88%)和物种丰富度的单独解
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ꎬ即呈现显著的 释率(2.13%)ꎮ (2) 对于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落 β
正相关关系(P<0.001)ꎻ嵌套组分则随着空间距离 多样性的周转部分ꎬ空间距离、环境因素和物种丰
的增加呈降低趋势ꎬ即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P< 富度共同解释了 20.35%ꎬ其余 79.65%无法被现有
0.001)ꎮ 的变量解释ꎻ环境因素的单独解释率(9.35%) 高于
2.3 空间距离、环境因素和物种丰富度对植物群落 空间距离的单独解释率(6.01%)和物种丰富度的单
β 多样性及其组分的影响 独解释率(0.21%)ꎮ (3) 对于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
基于 Mantel 和偏 Mantel 检验空间距离、环境因 落 β 多样性的嵌套组分ꎬ空间距离、环境因素和物
素和物种丰富度对植物群落 β 多样性及其组分的 种丰富度共同解释了 12.19%ꎬ其余 87.81%无法被
影响ꎬ由表 1 结果可知:(1)对于研究区域的自然林 现 有 的 变 量 解 释ꎻ 物 种 丰 富 度 的 单 独 解 释 率
草本层植物群落总 β 多样性来说ꎬ按显著相关性强 (6.05%)高于环境因素的单独解释率(3.43%)和空
弱排序为空间距离-环境因素-物种丰富度三者共 间距离的单独解释率(1.57%)ꎮ
同作用、空间距离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和物种丰富度共同作用、空间距离、空间 3 讨论与结论
距离 和 物 种 丰 富 度 共 同 作 用、 物 种 丰 富 度 ( P <
0.001)ꎻ(2) 对于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落多样性周 3.1 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落 β 多样性及其组分
转组分来说ꎬ按显著相关性强弱排序为空间距离和 关于将 β 多样性进一步分解成物种周转组分
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环境因素、空间距离 -环境因 和物种嵌套组分ꎬ先前一些研究表明周转组分在 β
素-物种丰富度三者共同作用、环境因素和物种丰 多样性中起主导作用( 李星等ꎬ2022ꎻ曲梦君等ꎬ
富度共同作用、空间距离(P<0.001)ꎬ物种丰富度以 2022ꎻFang et al.ꎬ 2024)ꎮ 本研究使用 Jaccard 相
及空间距离和物种丰富度共同作用与其没有显著 异性指数来衡量植物群落的 β 多样性ꎬ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