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广西植物》2024年第12期
P. 31

12 期                       许金港等: 水稻 OCPI2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 1 8 9

            究方向ꎮ 譬如ꎬ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水稻抵御                             (‘TN1’) 为 试 验 材 料ꎬ ‘ ZH11’ 用 于 试 验 处 理ꎬ
            二 化 螟 ( Chilo suppressalis )、 稻 纵 卷 叶 螟            ‘TN1’用于饲养褐飞虱ꎮ 将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
            (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 及 稻 瘟 病 菌            浸泡于清水中ꎬ置于 37 ℃ 恒温箱ꎮ 待浸泡种子露
            (Magnaporthe oryzae)等病虫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后ꎬ将其以浸湿毛巾包裹ꎬ并继续置于 37 ℃ 恒

            (Zhang et al.ꎬ 2020ꎻ Liu et al.ꎬ 2021ꎻ 张 娜 等ꎬ      温箱中ꎬ待其根和芽露出后种植于灭菌营养土中ꎮ
            2022)ꎮ 转基因水稻超量表达胰蛋白酶抑制剂基                           培养条件:温度(30 ± 2) ℃ 、光周期 16 L( 光) ∶ 8
            因 AvrPiz ̄t interacting protein 4 (APIP4)可增强对二      D(暗)、相对湿度(75 ± 10)%ꎬ生长至 40 dꎬ取长

            化螟和稻瘟病菌的抗性(Zhang et al.ꎬ 2020ꎻ Liu et              势及状态相似的水稻植株用于试验ꎮ
            al.ꎬ 2021)ꎮ 也有研究显示转入外源蛋白酶抑制                        1.2 供试昆虫
            剂基因可增强植物对病虫害抗性ꎬ如豇豆胰蛋白                                  二化螟和褐飞虱用于本试验ꎮ 二化螟采用茭
            酶抑制剂基因( cowpea trypsin inhibitorꎬ CpTI) 是一         白饲养至化蛹ꎬ羽化后饲以 20% 的蜂蜜水ꎮ 饲养
            种广谱抗虫基因ꎬ向水稻中转入 CpTI 基因可对多                          条件:温度(28 ± 2) ℃ 、光周期 16 L ∶ 8 D、相对湿

            种水稻害虫产生较强的抗性( Xu et al.ꎬ 1996)ꎮ                    度(75 ± 10)%ꎮ 褐飞虱以 40 d 左右‘ TN1’ 水稻
            转基因水稻表达大麦胰蛋白酶抑制剂 CMe 基因显                           苗饲 养ꎬ 饲 养 条 件: 温 度 ( 26 ± 2 ) ℃ 、 光 周 期
            著提高了对米象( Sitophilus oryzae) 的抗性ꎬ进一步                16 L ∶ 8 D、相对湿度(60 ± 10)%ꎮ
            研究发现ꎬ转基因水稻中表达的胰蛋白酶抑制剂                              1.3 水稻处理
            CMe 降低了米象肠道胰蛋白酶的活性ꎬ从而抑制                            1.3.1 二化螟为害处理  采用透明塑料筒(直径为
            米象的 生 长 和 发 育 ( Alfonso ̄Rubí et al.ꎬ 2003)ꎮ        1.5 cmꎬ高为 7 cm)套在水稻茎秆基部ꎬ上下用海绵
            因此ꎬ发掘新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对于水稻害虫                              封住后置于培养箱中放置 3 dꎬ消除套管对水稻造成
            绿色防控具有重要价值ꎮ                                        的机械损伤ꎮ 将提前饥饿处理 2 h 的 3 龄二化螟幼
                 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ꎬ二化螟和褐飞虱                           虫接入透明管内的水稻茎秆上ꎬ并观察幼虫钻蛀行
            (Nilaparvata lugens) 为害均可诱导水稻蛋白酶抑                  为ꎬ至二化螟幼虫身体一半钻入水稻茎秆后开始计
            制剂基因(Oryza sativa chymotrypsin protease inhibitor  时ꎮ 在二化螟为害水稻不同时间(0、1、2、4、8、12、
            2ꎬ OCPI2)上调表达ꎬ推测该基因在水稻抵御上述                         24、48 h)后ꎬ剪取虫害部位水稻茎秆ꎬ立即浸入液氮
            害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Liu et al.ꎬ 2016ꎬ2021)ꎮ                速冻ꎬ然后置于-80 ℃ 超低温冰箱中保存ꎮ 以套筒
            本研 究 以 水 稻 品 种 ‘ 中 花 11’ (‘ Zhonghua 11’ꎬ          后未接虫的‘ZH11’水稻相同部位茎秆作为对照ꎬ每
            ‘ZH11’)为材料ꎬ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对 OCPI2                        个处理设置 3 次生物学重复ꎮ
            基因编码区进行克隆ꎬ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                              1.3.2 褐飞虱为害处理  提前 3 d 在水稻植株基部
            基因进 行 生 物 信 息 学 分 析ꎬ 通 过 实 时 荧 光 定 量               套上透明塑料筒( 见 1.3.1)ꎬ在筒内接入 15 头褐
            PCR 技术分析了 OCPI2 基因的诱导表达特征ꎬ拟                        飞虱 4 龄若虫ꎬ放入后开始计时ꎮ 在褐飞虱为害
            探讨以下问题:(1)OCPI2 基因编码区序列及其在                         不同时间(0、1、2、4、8、12、24、48 h) 后ꎬ剪取为害
            不同水稻品种中序列是否一致ꎻ(2) OCPI2 基因编                        部位 水 稻 茎 秆ꎬ 立 即 浸 入 液 氮 速 冻ꎬ 然 后 置 于
            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所属家族以及物种                             -80 ℃ 超低温冰箱中保存ꎮ 以套筒后未接入褐飞
            间蛋白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关系ꎻ(3) OCPI2 基因在                        虱的‘ZH11’水稻相同部位茎秆作为对照ꎬ每个处
            不同昆虫( 二化螟和褐飞虱)、机械损伤处理和不                            理设置 3 次生物学重复ꎮ
            同植物激素(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 处理后的                            1.3.3 机械损伤处理  在靠近水稻茎秆基部 2 ~ 3
            表达特征ꎬ以期为深入解析 OCPI2 在水稻抗虫中                          cm 处的两侧ꎬ用昆虫针( 针尖直径 0.32 mm) 少力

            的功能奠定基础ꎮ                                           均匀地刺 100 次ꎮ 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1、2、
                                                               4、8、12、24、48 h)ꎬ剪取水稻损伤部位茎秆ꎬ立即
            1  材料与方法                                           浸入液氮速冻ꎬ然后置于-80 ℃ 超低温冰箱中保
                                                               存ꎮ 以相同条件下未经昆虫针刺的‘ ZH11’ 水稻
            1.1 供试水稻                                           相同部位茎秆作为对照ꎬ每个处理设置 3 次生物
                 本研究 以 水 稻 品 种 ‘ ZH11’ 和 ‘ 台 中 1 号’            学重复ꎮ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