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广西植物》2024年第5期
P. 80

8 6 8                                  广  西  植  物                                         44 卷






































                                        图 3  生境要素和树形结构、叶性状的路径效应
                               Fig. 3  Path effects of habitat elementsꎬ tree shape structureꎬ and leaf trait


            2.4 生境要素对树形结构、叶性状解释分析                              影响ꎬ其中地形要素对木棉树形结构解释度最高ꎬ
                 气象要素、地形要素和土壤要素是生境要素                           气象要素次之ꎬ而土壤要素解释最小ꎮ 可见ꎬ在热

            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ꎮ                              带雨林中地形对木棉的生长影响最大ꎮ 雷静品等
            利用变差分解分析量化地形要素、气象要素和土                              (2012)探讨了不同海拔梯度上气候变化对树木径
            壤要素单独及交互作用对木棉树形结构与叶性状                              向生长的影响ꎬ结果显示随着海拔的变化限制青
            的贡献(图 4)ꎮ 结果表明ꎬ3 个生境要素的总叠加                         海云杉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从降水转变为温度ꎬ
            作用解释了木棉树形结构的 43.5%ꎮ 其中ꎬ地形                          不同季节的限制因子也发生变化ꎬ与本文研究结
            要素解释最大ꎬ为 18.6%ꎻ其次是气象要素ꎬ解释                          果存在差异ꎬ原因可能是地形的变化引起木棉生
            了树形结构的 17.5%ꎻ土壤要素解释度最小ꎬ仅为                          长区水分和湿度产生变化ꎬ当海拔较低时木棉可
            12.4%ꎮ 相较于树形结构解释而言ꎬ土壤要素、地                          以从地面汲取较多水分以及土壤养分ꎬ但随着海
            形要素以及气象要素对叶性状的总解释度低于树                              拔的升高ꎬ气温下降ꎬ大气压降低ꎬ光强增加ꎬ直接
            形结构ꎬ总解释度为 12.3%ꎮ 地形要素、土壤要素                         影响植物的代谢和调节过程ꎬ限制了树木的生长
            和气象要素 3 个生境要素对木棉树形结构解释度                            (Pan et al.ꎬ 2009)ꎬ故表现出地形解释较大的特
            分别为 6.0%、20.1%和 4.7%ꎮ                              点ꎮ 同时ꎬ本研究结果与 Hu 和 Fan(2016) 研究结
                                                               果相似ꎬ即树干半径增量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呈
            3  讨论与结论                                           正相关ꎬ而与日最高气温呈负相关ꎮ 研究发现ꎬ木
                                                               棉树高、胸径、冠幅 3 个生长指标具有显著正相关
            3.1 木棉树形结构对生境要素的响应                                 (P<0.01)ꎬ应对环境时表现出一致性ꎬ这可能是木
                 树形结构与环境生境要素具有较强的相关关                           棉内部基因、外部环境两者共同作用所造成ꎮ 王
            系ꎮ 本研究中ꎬ3 个生境要素对树形结构具有较大                           婷等 (2010)在伏牛山地区对华山松生长研究发现ꎬ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