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广西植物》2022年第3期
P. 180

5 2 4                                 广  西  植  物                                          42 卷
                               表 1  贵州红山茶 3 个样地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Table 1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sample plots of Camellia kweichowensis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变差来源                                                     F 值         P 值        F 临界值
                          Sum of squares  Degree of  Mean square
         Variation source                                         F value     P value   F critical value
                             (SS)      freedom (df)   (MS)
       组间 Between groups   1 307.350       2         218.949      0.577        0.567       3.259
        组内 Within group    11 283.336     36         379.658
          总合 Total         12 590.686     38

     注: 显著水平 α = 0.05ꎬ∗P<0.05ꎮ
     Note: Significance level α = 0.05ꎬ ∗P<0.05.


                                                     解ꎻ在Ⅸ龄级处 q 和 k 形成“凹槽”之后继续上涨ꎬ
                                                                     x   x
                                                     且此后 q 和 k 的差值逐渐拉大ꎬ植株死亡率增加ꎻ
                                                             x    x
                                                     在分析模型的ⅩⅢ龄级时ꎬ种群死亡率达到最大
                                                     值ꎮ 前期Ⅰ ~ Ⅶ龄级种群基数大ꎬq 和 k 数值缓慢
                                                                                     x    x
                                                     增长ꎮ 在Ⅶ龄级之后ꎬ种群 q 和 k 出现剧烈波动
                                                                                x    x
                                                     下降至Ⅸ后又回升ꎬ在Ⅺ龄级后迅速陡增ꎬ说明植
                                                     株在Ⅵ龄级后受外界因素影响严重ꎮ
                                                     3.4 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贵州红山茶种群的数量动态分析表明(表 4)ꎬ
                                                     虽在部分龄级阶段存在一定的衰退现象ꎬ但种群
                                                     结构整体表现为增长型结构ꎮ 由表 4 可知 V 、V
    Ⅰ. DBH<1 cmꎻ Ⅱ. 1 cm≤DBH< 2 cmꎻ Ⅲ. 2 cm≤DBH<                                              Ⅰ   Ⅶ
                                                     为负值ꎬ其他均为正值ꎬ表明贵州红山茶种群在
    3 cmꎻ Ⅳ. 3 cm ≤ DBH < 4 cmꎻ Ⅴ. 4 cm ≤ DBH < 5 cmꎻ
    Ⅵ. 5 cm≤DBH<6 cmꎻ Ⅶ. 6 cm≤DBH<7 cmꎻ Ⅷ. 7 cm≤     Ⅰ ~ Ⅱ、Ⅶ ~ Ⅷ龄级生长过程中种群结构动态表现
    DBH<8 cmꎻ Ⅸ. 8 cm≤DBH<9 cmꎻ Ⅹ. 9 cm≤DBH<10 cmꎻ   为衰退型ꎬ其他龄级均呈现增长型结构ꎮ 另外ꎬ表
    Ⅺ. 10 cm ≤ DBH < 11 cmꎻ Ⅻ. 11 cm ≤ DBH < 12 cmꎻ
                                                     明Ⅹ ~ Ⅺ龄级处于稳定的结构动态关系ꎮ 种群年
    ⅩⅢ. 12 cm≤DBHꎮ
                                                     龄结构动态指数 V 为正值ꎬ在考虑外界环境因素
    下同ꎮ                                                               pi
    The same below.                                  干扰下的动态指数值 V 大于 0ꎬ但与 V 具有较大
                                                                           pi            pi
            图 2  贵州红山茶种群年龄结构                         的差距ꎬ说明贵州红山茶种群抗干扰能力较低ꎬ稳
            Fig. 2  Age structures of Camellia       定性结构只出现在无外界干扰的生态环境中ꎬ一
                kweichowensis population             旦有涉及到植株生长发育的干扰因子介入ꎬ便会
                                                     打破这种结构状态ꎮ
   “对角线” 型ꎬ各龄级死亡率基本一致( 图 3)ꎮ 经                       3.5 种群生存力分析
   模型拟合检验( 表 3)ꎬ两种拟合模型都达到显著                              贵州红山茶种群生存曲线如图 5 所示ꎬ种群生
   水平ꎬ但其中指数函数模型决定系数 R 和 F 值都                         存率 S    呈均匀下降态势ꎬ与累计死亡率 F                  变化
                                       2
                                                           (x)                               (x)
   大于幂函数模型的 R 和 F 值ꎬ且 P 值更小ꎬ由此判                      趋势相反ꎮ 在Ⅰ ~ Ⅲ龄级中 S             高于 F     ꎬ说明种
                      2
                                                                                 (x)     (x)
   断贵州红山茶存活曲线为 Deevey- Ⅱ型ꎮ                           群在此阶段处于增长状态ꎻ在Ⅳ龄级时ꎬ种群 S
                                                                                                 (x)
       由图 4 可以看出种群的 q 和 k 变化趋势大致                     和 F    处于交汇稳定状态ꎻ在Ⅳ龄级之后ꎬF                    高
                              x    x                     (x)                                   (x)
   相同ꎮ 种群 q 和 k 在Ⅶ龄级和Ⅸ龄级处出现明显                        于 S   且差值逐渐拉大ꎬ说明在Ⅳ龄级种群生存力
               x    x                                    (x)
   的峰值和凹谷ꎮ 前期Ⅰ ~ Ⅶ龄级 q 和 k 随龄级增                      开始进入衰退状态ꎮ 种群死亡密度 f                   在Ⅰ龄级
                                   x   x                                                (x)
   加而缓慢上升ꎮ 说明在Ⅰ ~ Ⅶ龄级间各龄级的死                          达到最大值(f        = 0.92)ꎬ 由Ⅰ龄级向Ⅱ龄级过渡
                                                                  (x)
   亡率变化小ꎬ种群处于稳定增长状态ꎻ在Ⅶ龄级阶                            时急剧下降ꎬ而后曲线趋于平缓ꎮ 危险率函数 λ
                                                                                                 (x)
   段曲 线 出 现 峰 值ꎬ q 和 k 增 大 ( q = 0. 35ꎬ k =          呈现单调递增的趋势ꎬ贵州红山茶的死亡概率随
                      x     x       x         x
   0.43)ꎬ表明经过筛选种群生存压力得到一定的缓                          着龄级的增加而不断增大ꎮ 通过生存力函数曲线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