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广西植物》2024年第12期
P. 124
2 2 8 2 广 西 植 物 44 卷
mg)ꎬ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 C 柱ꎬ甲醇 ∶ 水 = 待测 样 品 的 吸 光 度 值ꎻ OD 表 示 空 白 的 吸 光
18 空白
40 ∶ 60 恒梯度洗脱ꎻ流速 4 mLmin ꎻ检测波长 度值ꎮ
 ̄1
+
1.8 TEAC 法测定 ABTS 清除活性
230 nm)ꎬ分 离 得 到 化 合 物 2 ( 3. 2 mgꎬ t = 15. 4
R
称取 19.54 mg 的 ABTS 溶于 5 mL 双蒸水
+
min)和化合物 1 (4.5 mgꎬt = 17.2 min)ꎻFr.16.4
R
(210.4 mg) 依次经 Sephadex LH ̄20 ( 甲醇)、半制 中ꎬ3.32 mg 的 K S O 溶于 88 μL 双蒸水中ꎬ将两
2
8
2
备高效液相色谱( C 柱ꎬ甲醇 ∶ 水 = 23 ∶ 77 恒梯 种溶液充分混匀后 30 ℃ 避光处理 12 h 后ꎬ加入约
18
度洗脱ꎻ流速 4 mLmin ꎻ检测波长 210 nm)ꎬ分 200 mL 蒸馏水稀释ꎬ通过酶标仪检测在 734 nm 波
 ̄1
离得到化合物 3 (1.7 mgꎬt = 27.0 min)、化合物 4 长处的 吸 光 度ꎬ直 至 稀 释 到 其 OD 值 为 ( 0. 70 ±
R
+
0.02)ꎬ 配 制 成 ABTS 溶 液ꎮ 配 制 trolox ( 200
(2.2 mgꎬt = 31.2 min) 和化合物 5 (3.0 mgꎬt =
R R
μgmL )DMSO 溶液作为阳性对照ꎬ称取样品用
 ̄1
49.1 min)ꎮ
1.6 抗炎活性测试 DMSO 溶 液 溶 解 并 配 制 成 样 品 溶 液 ( 200 μg
mL )作为待测样品组ꎬ将对照组和待测组均稀释
 ̄1
抗炎活性测试参考胡梦君(2017) 的实验方法
7 个梯度ꎮ
进行测试ꎮ
选取 RAW 264. 7 细 胞ꎬ 空 白 组 为 含 脂 多 糖 将稀释的 7 个浓度的待测液体分别取 160 μL
于 1.5 mL 离心管中ꎬ再加入 480 μL ABTS 溶
+
(lipopolysaccharideꎬLPS) 的培养基ꎬ对照组为槲皮
液ꎬ摇匀后避光放置 6 minꎬ取 200 μL 加入 96 孔板
素ꎬ阴性对照组为 DMSOꎬ实验组加入单体化合物ꎮ
中ꎬ重复 3 次ꎻ若样品颜色较深则需要减去样品本
用酶标仪在 540 nm 波长下每组平行测定 3 次ꎬ计
底吸收ꎬ本底组为 160 μL DMSO 溶液ꎬ加入乙醇溶
算 NO 的抑制率ꎮ 将初筛活性良好的化合物倍半
液 320 μLꎬ取 200 μL 于 96 孔板中ꎬ重复 3 次ꎮ 利
稀释 5 个梯度ꎬ分别计算其抑制率ꎬ并计算其 IC ꎮ
用酶标仪检测在 734 nm 波长下每个孔的 OD 值
50
抑制率的公式如下:
(Payet et al.ꎬ 2005)ꎮ
抑制率(%)= (A -A ) / (A -A ) ×100ꎻ
2 1 2 0
式中:A 表示空白对照组( 不加 LPS) 吸光度 计算化合物抗氧化能力的公式同 1.7ꎮ
0
值ꎻA 表示实验组的吸光度值ꎻA 表示阴性对照组
1 2 2 结果与分析
(加 LPS)的吸光度值ꎮ
1.7 DPPH 法抗氧化能力测试
2.1 石油醚相 GC ̄MS 分析结果
准确配制 0.1 molmL DPPH 储备液ꎬ冷藏
 ̄1
按上述 GC ̄MS 条件对石油醚萃取相的化学成
储存ꎮ 配制维生素 C(200 μgmL ) DMSO 溶液
 ̄1
分进行分析ꎬ得到总离子流色谱图( 图 1)ꎮ 运用
作为阳性对照ꎬ称取样品用 DMSO 溶液溶解并配
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ꎬ所鉴
 ̄1
制成样品溶液(200 μgmL ) 作为待测样品组ꎬ
定出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分析结果见表 1ꎬ共鉴定
将对照组和待测组均稀释 7 个梯度ꎮ
出 17 个化学成分ꎬ占总相对含量的 81.35%ꎮ 结果
将稀释 7 个浓度的待测溶液分别取 320 μL 于 显示ꎬ相 对 含 量 较 高 的 化 学 成 分 为 棕 榈 酸 甲 酯
1.5 mL 离心管中ꎬ再加入 320 μL DPPH 储备液ꎬ摇 (13. 50%)、 亚 油 酸 甲 酯 ( 12. 73%)、 亚 麻 酸 甲 酯
匀后避光放置 30 minꎬ取 200 μL 加入 96 孔板中ꎬ (8.74%)、2 ̄单棕榈酸甘油(5.28%)ꎬ共占相对含
重复 3 次ꎻ若样品颜色较深则需要减去样品本底 量的 40.25%ꎮ 其中ꎬ2ꎬ2′ ̄亚甲基双 ̄(4 ̄甲基 ̄6 ̄叔
吸收ꎬ本底组为 320 μL DMSO 溶液ꎬ加入乙醇溶液 丁基苯酚)为塑化剂(程畅等ꎬ 2021)ꎬ可能由于在
320 μLꎬ取 200 μL 于 96 孔板中ꎬ重复 3 次ꎮ 利用 样品初期提取时用塑料桶浸泡所致ꎮ GC ̄MS 结果
酶标仪检测在 517 nm 波长下每个孔的 OD 值( Hu
显示石油醚相的主要成分均为脂肪酸类化合物ꎮ
et al.ꎬ 2018)ꎮ 2.2 结构鉴定
计算化合物抗氧化能力的公式如下: 利用硅胶、Sephadex LH ̄20 柱色谱和半制备高
OD 样品 - OD 本底 效液相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萃取相进
清除率(%) = (1- ) × 100ꎻ
OD 空白 行分离纯化得到 15 个化合物ꎬ经质谱和核磁共振
式中:OD 本底 表示本底的吸光度值ꎻOD 样品 表示 波谱分析ꎬ化合物结构鉴定如图 2 所示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