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广西植物》2024年第12期
P. 41
12 期 李小琴等: 单氰胺破除葡萄休眠生理生化响应及相关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2 1 9 9
中发挥重要作用( 陈仲等ꎬ2011)ꎮ 另外ꎬFT 基因 休眠的分子和生理生化机制ꎬ为解析单氰胺打破葡
在储藏器官发育( Navarro et al.ꎬ 2015)、腋芽形成 萄休眠的机理并进一步指导单氰胺的应用奠定理
(Hiraola et al.ꎬ 2013)、气孔开闭( Kinoshita et al.ꎬ 论基础ꎮ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问题: ( 1) VvFT1、
2011)、植 物 及 种 子 休 眠 ( Carmona et al.ꎬ 2007ꎻ VvFT2 和 VvCBF 蛋白理化性质、结构及物种间的进
Vergara et al.ꎬ 2016) 等 方 面 也 发 挥 重 要 作 用ꎮ 化关系ꎻ(2) 单氰胺破除葡萄休眠过程中 VvFT1、
CBF 属于 AP2 / ERF( APETALA2 / ethylene response VvFT2 和 VvCBF 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ꎻ(3) 单氰胺
protein)类家族ꎬ能够与启动子中的核心片段相结 破除葡萄休眠过程中 CAT、POD 和 SOD 活性变化ꎬ
合从而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ꎬ目前 CBF 被证 MDA 和 H O 含量变化及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变化ꎮ
2 2
明是植物抗冷途径的主要枢纽ꎬ通过调控下游大
量抗冷基因的表达ꎬ增强植物的抗冷能力( 吕胜男 1 材料与方法
等ꎬ2011ꎻ赵峻丽等ꎬ2020)ꎮ 另外ꎬCBF 还在干旱、
高盐、极 端 高 温 等 非 生 物 胁 迫 方 面 起 重 要 作 用 1.1 材料与试剂
(Chen et al.ꎬ 2016)ꎬ以及还参与植物的生长( 赵 ‘水晶’葡萄来源于云南省弥勒市东风农场管
涛ꎬ2013)和休眠(Wisniewski et al.ꎬ 2011)等过程ꎬ 理局的生长状况健康、一致的冬剪枝条ꎬ利用清水
但 目 前 CBF 在 植 物 休 眠 方 面 的 研 究 较 少ꎮ 进行葡萄枝条扦插ꎬ每 3 d 对其喷施一次 2.5%单氰
Wisniewski 等(2011)将桃子 CBF 转录因子转至苹 胺(刘芳ꎬ2018ꎻ邱栋梁等ꎬ2022)ꎬ以喷施清水作为
果中异位表达ꎬ首次发现该基因过表达导致短日 对照(CK)ꎬ分别在第 0、第 7、第 14、第 21、第 28 天
照诱导的休眠ꎻSaito 等(2015) 研究发现 CBF 可以 取‘水晶’葡萄芽立即利用液氮速冻后置于-80 ℃
调 控 休 眠 相 关 MADS ̄box ( Dormancy ̄associated 超低温冰箱中保存ꎮ TPIzol 提取液和 DL 2 000 DNA
MADS ̄boxꎬDAM) 基因ꎬ从而影响植物的休眠ꎬ并 Marker 均购自宝日医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ꎮ
且 FT 基因也参与此过程ꎮ 综上所述ꎬ CBF 与 FT 1.2 生理指标的测定
基因均对植物休眠起到重要作用( Carmona et al.ꎬ 利用双组分光光度法和硫酸钛-浓氨水显色
2007ꎻWisniewski et al.ꎬ 2011ꎻ Saito et al.ꎬ 2015ꎻ 法分别进行 MDA 和 H O 含量的测定ꎬ利用盐酸羟
2 2
Vergara et al.ꎬ 2016)ꎬ并且联系紧密ꎬ但其是否也 胺法进行氧自由基产生速率的测定ꎬ利用氮蓝四
参与到单氰胺破除葡萄休眠这一过程中ꎬ值得深 唑法、愈创木酚法和紫外吸收法分别进行 SOD、
入探讨ꎮ POD 和 CAT 活 性 的 测 定 ( 邹 琦ꎬ 2000ꎻ 高 俊 凤ꎬ
‘ 水 晶 ’ 葡 萄 ( Vitis vinifera × V. labrusca 2006ꎻ张志良等ꎬ2009)ꎮ
‘Shuijing’)原产于美洲ꎬ成熟后呈黄绿色ꎬ具有肉 1.3 葡萄芽总 RNA 的提取和 cDNA 的合成
厚多汁、含糖量高、适口性好及可溶性固形物较高 取‘水晶’ 葡萄芽于研钵中ꎬ加入适量液氮研
等特点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田竹希等ꎬ2021)ꎮ 单 磨成粉末后ꎬ取葡萄芽粉末迅速转移至 2.0 mL 灭
氰胺常作为‘水晶’葡萄的破眠剂ꎬ促进葡萄提前萌 菌离心管中ꎬ加入 1 mL TPIzol 提取液上下轻柔混
芽ꎬCBF 和 FT 作为植物打破休眠过程中重要的调 匀后ꎬ加入 200 μL 氯仿于室温放置 5 minꎬ12 000
控因子ꎬ还未见其基因序列及蛋白功能在‘水晶’葡 rmin 、4 ℃ 条件下离心 10 minꎻ取上清液于 1.5
 ̄1
萄植物中被报道ꎬ因此本研究以‘ 水晶’ 葡萄为材 mL 灭菌离心管中ꎬ加入 500 μL 异丙 醇 后 混 匀ꎬ
料ꎬ进行单氰胺处理后ꎬ通过 RT ̄PCR 技术克隆获得 12 000 rmin 、4 ℃ 条件下离心 10 minꎬ倒去滤
 ̄1
参与‘水晶’葡萄芽休眠的 CBF 与 FT 基因 cDNA 全 液ꎻ加入 1 mL 75%乙醇ꎬ用移液枪轻柔吹洗数下
序列ꎬ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RT ̄PCR( qRT ̄PCR) 技 后倒去乙醇( 该步骤重复 2 次)ꎬ室温下放置 2 ~ 3
术对其进行表达量分析ꎬ以及结合喷施单氰胺后 minꎬ风干沉淀ꎬ加 DEPC 水 100 μL 溶解 RNAꎬ用
‘水晶’葡萄芽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ꎬCAT)、过氧 移液枪轻柔吹洗混匀ꎬ置于-80 ℃ 备用ꎮ cDNA 第
化 物 酶 ( peroxidaseꎬ POD ) 和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1 链使用 TaKaRa 公司的 PrimeScriptTM 1st Strand
( superoxide dismutaseꎬ SOD ) 活 性ꎬ 丙 二 醛 cDNA Synthesis Kit 试剂盒进行逆转录合成ꎬ方法
(malondialdehydeꎬMDA)和 H O 含量及氧自由基产 参照说明书ꎬ获得的 cDNA 马上进行后续 PCR 扩
2 2
生速率的测定分析ꎬ探讨单氰胺打破‘水晶’葡萄芽 增或置于-80 ℃ 备用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