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广西植物》2024年第5期
P. 32
8 2 0 广 西 植 物 44 卷
间结构ꎬ随演替进行ꎬ群落多样性指数增加( 汪殿 均高度显著高于 B 群落ꎮ 4 种群落的个体高度大
蓓ꎬ2003ꎻ韩泽民ꎬ2021ꎻ张亚昊等ꎬ2021)ꎻ对于空 部分处于下层林水平ꎬ而 D 群落有更多个体高度
间结构ꎬ天然林经过漫长的自然更新和演替ꎬ趋向 处于中、上层林水平ꎬ然后依次是 A、C、B 群落ꎬ说
于形成异龄、极强度混交、随机分布更优的结构、 明 D 群落处于更高的演替阶段ꎮ
稳定性更强的群落( 张家城等ꎬ1999ꎻ马洪婧等ꎬ 2.2 季雨林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及重要值
2013ꎻ王志鸣等ꎬ2019ꎻ袁星明等ꎬ2022)ꎬ此时 FSSI 由表 3 可知ꎬA 群落的乔木共有 57 种ꎬ隶属于
将逐渐增大而 FSSD 逐渐减小ꎬ现实林分结构逐渐 32 科 49 属ꎬ优势科为大戟科( Euphorbiaceae)、山
优化ꎬ与理想林分距离逐渐缩小ꎮ 因此ꎬ本研究结 榄科(Sapotaceae)、樟科、五加科(Araliaceae)、山茶
合林分空间结构和非空间结构分析结果ꎬ根据其 科等ꎻB 群落的乔木共有 59 种ꎬ隶属于 35 科 53
在正向演替中的普遍变化规律ꎬ为处于同一演替 属ꎬ优势科为山榄科、山茶科、鼠刺科( Iteaceae)、
阶段的 4 种群落的成熟度进行排序ꎬ即中大径级 五加科、樟科等ꎻC 群落的乔木共有 69 种ꎬ隶属于
和中上层林木的比例越大、多样性指数越高、FSSI 36 科 57 属ꎬ优势科为大戟科、樟科、五加科、藤黄
越大、FSSD 越小ꎬ表明该群落成熟度越高ꎮ 科( Guttiferae)、山茶科等ꎻD 群落的乔木共有 99
1.7 数据处理 种ꎬ隶属于 38 科 68 属ꎬ优势科为壳斗科、樟科、山
采用 SPSS 22.0 对胸径、树高、α 多样性数据 茶科、山榄科、桃金娘科等ꎮ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LSD 多重比较法差异性分 由表 4 可知ꎬ各优势树种相对频度差异并不明
析ꎬ如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不齐性ꎬ则使用 显ꎬ优势树种的分布特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 3 种:
非参数检验中的 Kruskal-Wallis 单因素 ANOVA 及 I. 胸径较大而数量较少ꎻⅡ. 胸径较小而数量较
多重比较ꎻ采用 R 4.1.2 的 vegan 包( Dixonꎬ2003) 多ꎻⅢ. 胸径不小且数量不少ꎮ 具体如下:A 群落
计算 群 落 的 种 - 面 积 曲 线 和 α 多 样 性 指 数ꎬ 中ꎬ前 4 种优势树种的重要值变化较大ꎬ后 6 种优
forestSAS 包(柴宗政ꎬ2016) 计算林分空间结构参 势树种的重要值较接近ꎮ 分布特点上ꎬ革叶铁榄
数ꎻ采用 OriginPro 2021 制作柱状图ꎮ 和鹅掌柴为 I 型ꎬ尖连蕊茶为Ⅱ型ꎮ B 群落中ꎬ除
了琼桂润楠和小盘木的重要值较接近ꎬ其他优势
2 结果与分析 树种重要值变化较大ꎮ 分布特点上ꎬ革叶铁榄、鼠
刺、鹅掌柴、黄杞为 I 型ꎬ尖连蕊茶依然为Ⅱ型ꎮ C
2.1 季雨林不同群落植被的基本特征及群落结构 群落中ꎬ鹅掌柴优势最明显ꎬ处于第一档ꎬ小盘木、
分析 琼桂润楠、岭南山竹子、鼎湖血桐优势相当且处在
由表 1 可 知ꎬ B 群 落 的 株 数 密 度 为 11 558 第二档ꎬ其他优势相当且处在第三档ꎮ 鹅掌柴为 I
plantshm ꎬ显著高于其他 3 个群落ꎬ但 B 群落乔 型ꎬ小盘木为Ⅱ型ꎬ剩下 7 种优势树种为Ⅲ型ꎮ D
 ̄ 2
木平均胸径显著低于 A、C、D 群落且小径级个体 群落中ꎬ黄杞、烟斗柯、粉绿柯优势最大ꎬ处在第一
比例在 4 种群落中数量最多ꎬ说明 B 群落自然演 档ꎻ其他七种优势树种重要值变化较平缓ꎬ处在第
替阶段较其他 3 个群落更早ꎮ 相反ꎬ虽然 D 群落 二档ꎮ 分布特点上ꎬ黄杞为 I 型ꎬ红枝蒲桃、革叶铁
株数密度偏高ꎬ但中、大径级株数占比明显高于其 榄和绢毛杜英都为Ⅱ型ꎮ
他 3 个群落ꎬ说明 D 群落较为成熟ꎬ已分化出少部 2.3 季雨林不同群落的 α 多样性比较
分处于更加优势地位的林木ꎮ 由表 5 可知ꎬ不同群落的 Shannon ̄Wiener 指数
由图 2 可知ꎬ各群落个体数最多的径阶都出现 表现为 D>C>A>BꎬSimpson 指数表现为 D>A>C>
在 2 cm 径级ꎬ并且 B 群落 2 cm 径级的株数远高于 BꎬPielou 均匀度指数表现为 D>A>C>Bꎬ并且 A 与
其他 3 种群落ꎬ只有 D 群落有部分个体径级超过 30 C 的 3 种指数都非常接近ꎮ 可见ꎬD 群落物种数最
cmꎬ4 种群落的径级结构都呈明显的倒“J” 型分布ꎬ 多且各物种个体数量最接近ꎬ数量分布最均匀ꎻA
说明 4 种群落幼树储备充足ꎬ天然更新良好ꎬ但大径 群落物种数最少ꎬ但数量分布均匀程度排第二ꎻC
级林木极少ꎬ各群落整体仍处于稳定增长阶段ꎮ 群落虽物种数排第二位ꎬ但数量分布均匀程度次
由表 2 可知ꎬD 群落个体平均树高与 A 群落 于 A 群落ꎻ物种数较少且数量分布最不均匀的是
无显著差异ꎬ但显著高于 B、C 群落ꎬC 群落个体平 B 群落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