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广西植物》2020年第10期
P. 125

1 5 0 8                               广  西  植  物                                         40 卷
   2.2 单倍型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盾叶苣苔的单倍型网络具有清晰的地理结构ꎮ
       基于 ITS 序列共发现 42 个单倍型ꎬ盾叶苣苔                     不同种群的单倍型在网络图上处于相对独立的位
   种群的单倍型个数从 1 ~ 7 不等( 表 1)ꎮ 大部分种                    置ꎬ地理距离近的种群其单倍型的遗传距离也较近
   群拥有独特的单倍型ꎬ只有地理距离较近的种群                             (图 2)ꎮ 根据单倍型网络可以大致将盾叶苣苔的
   BM 和 NM 共享了单倍型 H28、H30 和 H31ꎮ 盾叶                  11 个采样种群划分为 6 组:Ⅰ: YGꎻⅡ: JXꎻⅢ: NG

   苣苔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较高ꎬ除种群 NG 仅有 1                         与 BWꎻⅣ: LMꎻⅤ: JF 与 XAꎻⅥ: BM、NM、QX 与
   种单倍型外ꎬ其余种群均有 2 种以上的单倍型ꎬ单                          WZ(图 2)ꎮ 组内单倍型的遗传距离(0.004±0.003)

   倍型多样性在0.381 0 ~ 0.909 1之间ꎮ                        远小于组间单倍型的遗传距离(0.026±0.006)ꎮ

              表 1  盾叶苣苔种群的采样地点、变异位点数、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
             Table 1  Sampling locationꎬ number of polymorphic sitesꎬ haplotypesꎬ haplotype diversity and
                          nucleotide diversity for each Metapetrocosmea peltata population
                                                          变异位点
                                                         个数及比例
    采样地点      种群编号 样本数量          经度和纬度           海拔                                           单倍型
                                                          Number of       单倍型及数量                                                                核苷酸多样性
    Sampling  Population  Sample  Longitude and  Altitude                                     多样性
                                                        polymorphic sites  Haplotype and number                                                     π
    location    code   number      latitude      (m)                                           H d
                                                        and percentage
                                                           (%)
    黎母山         LM      11    109°44′ Eꎬ 19°10′ N  900    4(0.62)     H1(5)ꎬ H2(5)ꎬ H3(1)    0.636 3                                              0.001 5
    Mt. Limu
    霸王岭         BW      14    109°09′ Eꎬ 19°07′ N  1 013  2(0.31)        H4(4)ꎬ H5(7)ꎬ       0.692 3                                              0.001 4
    Mt. Bawang                                                           H6(2)ꎬ H7(1)
    南高岭         NG      21    109°19′ Eꎬ 19°10′ N  600 ~ 750  0(0.00)       H8(21)           0.000 0                                              0.000 0
    Mt. Nangao
    猴猕岭          JX     14    109°08′ Eꎬ 18°53′ N  700 ~ 800  2(0.31)  H9(9)ꎬ H10(2)ꎬ H11(3)  0.560 4                                             0.001 3
    Mt. Houmi
    鹦哥岭         YG      21    109°33′ Eꎬ 19°03′ N  700~ 1 000  1(0.15)  H12(16)ꎬ H13(5)      0.381 0                                              0.000 6
    Mt. Yingge
    尖峰岭          JF     20    108°52′ Eꎬ 18°46′ N  900~ 1 100  4(0.62)  H14(10)ꎬ H15(3)ꎬ H16(1)ꎬ  0.694 7                                         0.001 7
    Mt. Jianfeng                                                         H17(5)ꎬ H18(1)
    仙安石林        XA      12    109°26′ Eꎬ 18°35′ N  679    5(0.77)    H19(3)ꎬ H20(1)ꎬ H21(4)ꎬ  0.848 5                                             0.003 1
    Mt. Xian’an                                                      H22(2)ꎬ H23(1) ꎬH24(1)
    白马岭         BM      11    110°12′ Eꎬ 19°04′ N  450 ~ 700  6(0.92)  H25(3)ꎬ H26(1)ꎬ H27(1)ꎬ H28(2)ꎬ 0.909 1                                    0.004 6
    Mt. Baima                                                        H29(1)ꎬ H30(1)ꎬ H31(2)
    南茂岭         NM      17    110°06′ Eꎬ 19°01′ N  600 ~ 870  5(0.77)  H26(1)ꎬ H30(7)ꎬ H31(4)ꎬ  0.757 4                                           0.002 3
    Mt. Nanmao                                                           H32(4)ꎬ H33(1)
    七仙岭         QX      17    109°41′ Eꎬ 18°42′ N  417 ~ 590  6(0.92)  H34(6)ꎬ H35(3)ꎬ H36(2)ꎬ  0.786 8                                           0.004 2
    Mt. Qixian                                                           H37(1)ꎬ H38(5)
    五指山         WZ      14    109°41′ Eꎬ 18°53′ N  800~ 1 530  3(0.46)  H39(9)ꎬ H40(1)ꎬ      0.582 4                                              0.001 5
    Mt. Wuzhi                                                            H41(2)ꎬ H42(2)
    总计 Total     —      172         —             —       64(9.89)            —              0.958 0                                              0.023 5


   2.3 种群遗传结构与遗传分化                                   BM)由成分 VI 构成(图 3:B)ꎮ 这 6 种遗传成分的
       DeltaK 作图分析发现 K = 6 时 DeltaK 取得最大             地理分布与海南岛中南部山地的隔离样式基本吻
   值(图 3:A)ꎮ 盾叶苣苔 6 种遗传成分的地理分布与                      合(图 1)ꎮ 盾叶苣苔种群聚类分析结果与单倍型网
   基于单倍型网络划分的 6 组种群完全对应( 图 3:                        络图和 Structure 分析结果一致ꎮ 相同遗传成分的
   B)ꎮ 位于昌化江以北的 5 个种群ꎬ除 BW 与 NG 共                    种群首先聚为单系进化支ꎮ 昌化江东南侧 4 个种群
   享同一成分( Ⅲ)ꎬ其余种群均由独特遗传成分构                           构成的进化支与其余种群的遗传距离较远ꎬ分布在
   成ꎮ 位于昌化江西侧及南侧的 JF 与 XA 由成分 V                      昌化江北侧和西南的种群则构成另一进化支( 图
   构成ꎬ位于昌化江东南的 4 个种群(QX、WZ、NM 与                      4)ꎮ 种群 YG 和西南部的 JF、XA 聚在一起ꎬ而位于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