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广西植物》2020年第2期
P. 29
1 6 6 广 西 植 物 40 卷
1.50ꎮ 其中:每穗粒总数(1.92) 的多样性指数最
表 3 14 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
高ꎻ其次为二次枝梗数(1.85)ꎻ最低的分别为剑叶
Table 3 Coefficient variation (CV) of fourteen quantitative traits
角度(0.72)、穗型(0.81) 两个质量性状ꎮ 数量性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 状中ꎬ以茎粗(1.19)、一次枝梗数(1.31) 的多样指
性状 变幅
Mean± 系数 数最低ꎮ 除了茎粗(1.19)、一次枝梗数(1.31)、粒
Trait Range
Standard CV
deviation 宽(1.34)几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低于均值以
外ꎬ其他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都接近或高于均
抽穗期 (d) 42~109 71.54± 0.12
Heading days (HD) 8.22
值ꎬ这更进一步说明了该群体的表型多样性丰富ꎮ
有效穗数 1~22 6.98± 0.41 2.3 表型相关性分析
Efective panicle number 2.85
运用 SPSS 软件ꎬ对 14 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
(EPN)
茎粗 (mm) 0.80~16 5.51± 0.22 性分析结果(表 4) 表明ꎬ14 个表型性状间存在不
Diameter of main stem 1.18
(DMS) 同程度的相关性ꎬ且大部分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ꎮ
其中ꎬ株高与有效穗数、茎粗、剑叶长、剑叶宽、穗
株高 (cm) 34~187 113.25± 0.19
Plant height 20.99
(PH) 长呈极显著正相关ꎬ且与穗长(0.58)、茎粗(0.43)
两者的相关系数较高ꎬ说明株高选育要兼顾穗长
剑叶长 (cm) 11.20~76.40 34.97± 0.23
Flag leaf length 7.92 与茎粗两种性状ꎮ 剑叶长、剑叶宽均与茎粗、穗长
(FLL)
呈极显著正相关ꎬ说明对剑叶长宽性状的选择可
剑叶宽 (cm) 0.60~2.80 1.56± 0.19
Flag leaf width 0.30 以同时兼顾茎粗、穗长性状的选择ꎮ 穗长与有效
(FLW)
穗数、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ꎬ说明穗长性状的改良
穗长 (cm) 8.50~41 25.52± 0.15
要兼顾有效穗数和茎粗两种性状ꎮ 二次枝梗数仅
Panicle length 3.76
(PL)
与一次枝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ꎬ 且相关系数较高
一次枝梗数 1~33 11.77± 0.22 (0.55)ꎬ说明二次枝梗数的改良ꎬ只能从一次枝梗
Primary branch number 2.56
(PBN) 数着手ꎮ 粒长宽比与粒长、粒宽分别呈极显著正
二次枝梗数 5~110 44.74± 0.34 相关、负相关ꎬ与粒长的相关性系数高于粒宽ꎬ且
Secondary branch number 15.16
(SBN) 与千粒重呈负相关ꎮ 此外ꎬ千粒重与粒长(0.27)、
每穗粒总数 34~462 214.92± 0.33 粒宽(0.52) 均呈极显著正相关ꎬ且与粒宽的相关
Total number of per panicle 71.34
(NPP) 系数大于粒长ꎬ说明选育高产品种应更加注重粒
宽ꎮ 以上相关性状中ꎬ株高、茎粗、剑叶长、剑叶宽
粒长 (mm) 7.60~15.22 9.83± 0.09
Grain length 0.91 属于株型性状ꎬ有效穗数、千粒重等属于产量相关
(GL)
性状ꎬ这表明株型性状、产量性状两类性状因子内
粒宽 (mm) 2.28~4.87 2.95± 0.08
Grain width 0.24 及相互之间具有相关性ꎮ
(GW)
2.4 表型主成分分析
粒长宽比 2.19~4.87 3.35± 0.12
Grain length/ width 0.39 主成分分析的 KMO 值为 0.73ꎬ在设置特征值
(GL/ W)
为 0.8 时ꎬ主要包括 7 个主成分ꎮ 由主成分得分系
千粒重 (g) 13.61~39.40 25.27± 0.14
1 000 ̄Grain weight 3.59 数矩阵( 表 5) 可知ꎬ前 7 个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
(1 000 ̄GW) 79.34%ꎬ第 1 主 成 分 的 贡 献 率 为 24. 47%ꎮ 剑 叶
均值 0.20 长、二次枝梗数、每穗粒总数得分较高ꎬ表明第 1
Mean
主成分由剑叶长、二次枝梗数、每穗粒总数组成ꎮ
第 2 主成分的贡献率为 13.38%ꎬ株高和茎粗的得
传多 样 性 和 分 布 频 率 的 平 衡 性ꎬ 采 用 Shannon ̄ 分较高ꎬ说明第 2 主成分主要是由茎粗、株高组
Wiener 多样性指数计算群体各表型性状的多样性 成ꎮ 第 3 主成分的贡献率为 10.26%ꎬ粒宽、千粒重
指数ꎮ 多样性分析结果( 图 5) 表明ꎬ 各表型性状 得分较高ꎬ说明第 3 主成分主要由粒宽和千粒重
的多样 性 指 数 分 布 范 围 为 0. 72 ~ 1. 92ꎬ 均 值 为 组成ꎮ 第 4 主成分的贡献率为 8.73%ꎬ粒长得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