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广西植物》2023年第5期
P. 84

8 6 4                                  广  西  植  物                                         43 卷
            BM 处理ꎻ2 a 立竹秆、枝、总生物量均呈“ V” 型变                      异ꎬ均显著低于 AFꎮ 由此可见ꎬ虽然异质环境对 1
            化趋势ꎬBM 中的显著低于 MF 处理ꎬ与 BA 处理间                       a 立竹秆、枝、叶生物量增长速率无明显影响ꎬ但显
            无明显差异ꎬ而 2 a 立竹叶生物量和相对叶生物量                          著提高了苦竹林界面区 2 a 立竹秆的增长速率ꎬ降
            则相反ꎬBA 中的显著高于 AF 中的ꎬ与 BM 处理间                       低了枝、叶的增长速率ꎮ
            无明显差异ꎻ2 a 立竹相对秆、总生物量呈降低趋
            势ꎬAF 中的显著高于 BM 和 MF 中的ꎬ并且 BA 和                     3  讨论
            BM 处理间无明显差异ꎮ 由此可见ꎬ界面区不同龄

            级立竹生物量对异质环境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ꎬ                                  形态可塑性是植物适应异质生境的重要生态
            BA 中 1 a 立竹各构件生物量显著升高ꎬ而 BM 中                       对策ꎬ是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ꎬ植物改变其基本形
            的显著降低ꎻ2 a 立竹 BA 和 BM 中叶生物量均升                       态结构的能力( Bergamini & Peintingerꎬ2002ꎻ汤俊

            高ꎬ而秆和总生物量均降低ꎮ                                      兵等ꎬ2010)ꎮ 竹子是典型的克隆植物ꎬ在不同水
            2.3 苦竹地上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                                  分、养分和光照环境下ꎬ竹子通过形态可塑性变
                 由表 4 可知ꎬ苦竹立竹出叶强度和枝、叶生物                        化ꎬ可以最大程度地获取资源ꎬ并进行资源的再分
            量分配比例随立竹龄级的增大均显著升高ꎬ而秆                              配( 陶 建 平 和 钟 章 成ꎬ 2000ꎻ 陶 建 平 和 宋 利 霞ꎬ
            生物量分配比例则相反ꎮ 苦竹林至混交林方向ꎬ1                            2006)ꎬ从而提高竹子在生境中的竞争力和适合
            a 立竹出叶强度和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均呈“ V” 型                          度ꎮ 立竹胸径、高度可明显影响竹材产量ꎬ分枝率
            变化趋势ꎬBM 中的显著低于其他试验林类型ꎬ立                            是立竹整体分枝能力ꎬ反映立竹对光资源的获取
            竹秆、枝生物量分配比例间无明显差异ꎻ2 a 立竹                           及利用ꎬ而壁厚率是衡量竹材力学特性的重要指
            出叶强度、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均呈倒“V”型变化趋                            标ꎬ对竹材利用率及篾性有重要的决定作用ꎮ 本
            势ꎬBA 和 BM 中的显著高于 AF 和 MFꎬ且前两者                      研究中ꎬ混交林中心区立竹胸径显著高于苦竹林
            间无明显差异ꎻ2 a 立竹秆生物量分配比例呈降低                           中心区立竹ꎬ而界面区两侧立竹胸径间无明显差
            趋势ꎬAF 中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林类型ꎬ且后三                            异ꎬ 这 与 谭 宏 超 等 ( 2017 ) 的 研 究 毛 竹
            者间无明显差异ꎬ而 2 a 立竹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则                          (Phyllostachys edulis) -杉木混交下毛竹立竹胸径
            相反ꎮ 由此可见ꎬ异质环境下界面区 1 a 立竹叶生                         显著增大的结果相一致ꎮ 董文渊等(2002) 研究表
            物量分配比例及出叶强度降低ꎬ而 2 a 立竹枝、叶                          明ꎬ立竹胸径与水分状况密切相关ꎮ 苦竹纯林郁
            分配比例及出叶强度增加ꎬ秆分配比例降低ꎮ                               闭度低ꎬ其林下光照强度会明显高于混交林ꎬ而较
            2.4 苦竹地上构件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                                强的光照会加快林地土壤水分散失ꎬ造成水资源
                 由图 2 可知ꎬ1 a 立竹秆、枝、叶-总生物量间                     相对匮乏(刘烁等ꎬ2011ꎬ黄慧敏等ꎬ2018)ꎮ 竹-杉
            均存在共同斜率ꎬ其中秆-总生物量斜率与 1.00 无                         混交林因其林内光照强度低导致土壤水分散失较
            明显差异ꎬ二者呈等速生长模式ꎬ而枝、叶-总生物                            慢ꎬ同时又可提高林地土壤孔隙度ꎬ增强土壤保水
            量斜率与 1.00 均差异显著ꎬ呈异速生长模式( 表                         性能(蔡秀梅ꎬ2013)ꎬ进而促进立竹胸径增长ꎮ 苦
            5)ꎻWald 检验显示ꎬ枝、叶 -总生物量的截距沿 y                       竹为中小型混生竹种ꎬ在竹-杉混交林中主要位于
            轴均出现明显的负向移动ꎬBM 处理枝-总生物量                            杉木林下ꎬ同时混交林立竹密度较低ꎬ苦竹生长空
            差异性位移量最低ꎬAF 中的叶-总生物量差异性                            间较纯林更加充足ꎬ邻体干扰相应减轻ꎬ立竹分枝
            位移量最低ꎬ而秆-总生物量差异性位移量各处理                             率的增加有利于叶片的排布以减少叶片间的遮
            间无明显差异ꎮ AF 中的 2 a 立竹秆、枝、叶-总生                       挡ꎬ提高植株对光资源的获取与种间竞争的能力ꎮ

            物量和 BA 中的 2 a 立竹秆-总生物量斜率与 1.00                     混交林立竹相对全高、枝下高和壁厚率的降低则
            均差异显著ꎬ呈异速生长模式ꎬ而其他试验林类型                             可能与立竹在满足自身基本体积生长后ꎬ将部分
            中的 2 a 立竹秆、枝、叶-总生物量斜率与 1.00 均                      资源投入于枝的生长而导致其相对高度和秆壁厚
            无明显差异ꎬ呈等速生长模式ꎻ苦竹纯林至混交林                             的降低密切相关ꎮ 这表明异质环境对苦竹立竹秆
            方向ꎬ2 a 立竹秆-总生物量斜率呈倒“ V” 型变化                        形特征有重要影响ꎬ界面区两侧立竹秆形特征无
            趋势ꎬBA 处理显著高于 AF、BM 和 MFꎬ而 2 a 立竹                   明显变异ꎮ
            枝、叶- 总生物量则相反ꎬBM 与 BA 间无明显差                             生物量分配格局是植物适应环境异质性的结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