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植物
- 2024年 第44卷 第11期
- 出刊日期:2024-11-25
【推荐文章】张小卉 等:依据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对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和保护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 38 科 67 属 104种(含种下等级),含石松类1科1属3种,占总数的2.88%; 裸子植物2科6属 6种2变种,占6.73%; 被子植物 35 科 60 属85种1亚种10变种,占比高达90.38%。(2)保护植物约占全省维管植物科的18.18%、属的5.09%、种的2.00%,秦岭石蝴蝶、长柱玄参为陕西特有种。(3)新名录保留1999版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新增78种,含原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24种,象鼻兰、曲茎石斛、紫斑牡丹等原无保护级别直接列入的共54种,占全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52%; 濒危等级分析显示,极危(CR)占4.81%、濒危(EN)和易危(VU)均占24.04%。(4)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在陕西省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镇坪县多达60种,占全省保护植物的57.69%,平利县和佛坪县均有47种。(5)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共有249个,在保护区内有分布的保护植物约70种,占总数的67.31%。建议开展新增物种,尤其是对原来无保护级别的54种的资源和分布进行调查与研究,更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植物信息且进行动态监测,加大陕西省黄土高原区域植物园建设,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提供科学基础。
- 张小卉1, 张建强1, 宁 琨1, 王晓佳1, 康菊清1, 邱林峰1, 李亚利2, 刘晓莹1, 岳 明3,4*
- 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及保护现状
- 2024,44(11):1989-1999[摘要](286)[PDF](106)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11019
- 魏新增1,2, 蒲云海3, 史红文4, 肖之强5, 江明喜1,2*
- 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与研究进展
- 2024,44(11):2000-2009[摘要](290)[PDF](123)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401006
- 魏新增1,2, 蒲云海3, 史红文4, 肖之强5, 江明喜1,2*
- 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与研究进展(附表)
- 2024,44(11):2000-2009[摘要](240)[PDF](87)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401006
- 张顺卫, 李婧涵, 杨小波, 李东海*, 王重阳, 朱子丞, 江悦馨, 何亦绮, 商乃演, 杜春雁, 刘 畅, 钟丽爽, 苏 欣
-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研究
- 2024,44(11):2010-2020[摘要](209)[PDF](98)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401029
- 张顺卫, 李婧涵, 杨小波, 李东海*, 王重阳, 朱子丞, 江悦馨, 何亦绮, 商乃演, 杜春雁, 刘 畅, 钟丽爽, 苏 欣
-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研究(附表)
- 2024,44(11):2010-2020[摘要](214)[PDF](84)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401029
- 李婧涵, 张顺卫, 杨小波*, 李东海, 戚春林, 黄 耀, 张 翔, 郝杰威, 梁彩群, 朱子丞, 江悦馨, 王重阳, 何亦绮
- 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
- 2024,44(11):2021-2032[摘要](204)[PDF](88)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401028
- 李婧涵, 张顺卫, 杨小波*, 李东海, 戚春林, 黄 耀, 张 翔, 郝杰威, 梁彩群, 朱子丞, 江悦馨, 王重阳, 何亦绮
- 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附表)
- 2024,44(11):2021-2032[摘要](202)[PDF](75)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401028
- 万萍萍1, 王利松1*, 吴少东1, 谢明华2
- 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的比较研究和地理分布
- 2024,44(11):2033-2046[摘要](238)[PDF](98)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11039
- 万萍萍1, 王利松1*, 吴少东1, 谢明华2
- 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的比较研究和地理分布(附录)
- 2024,44(11):2033-2046[摘要](206)[PDF](79)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11039
- 都 乐1,2, 张 真3, 达 来1, 徐柱文2*, 赵利清2
- 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县域分布及其保护现状
- 2024,44(11):2047-2056[摘要](198)[PDF](86)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11002
- 段雨豪1, 陈 锋2, 张宏伟3, 何安国4, 刘菊莲5, 刘 西6, 陈小荣7, 叶立新7, 庞春梅8, 俞立鹏9, 赵昌高10, 王冠舜1, 鲁益飞1, 金孝锋1*, 于明坚11*
- 浙江珍稀濒危植物现状及优先保护研究
- 2024,44(11):2057-2066[摘要](184)[PDF](92)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407016
- 孙剑平1, 鲁佳妮1,2, 李晓军2*, 薛晨阳2
- 叶面施硒对水稻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硒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 2024,44(11):2067-2075[摘要](186)[PDF](85)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11023
- 简少芬, 林 杨,万 斯, 钟 楚, 刘 寒
- 氮素形态对穿心莲氮吸收、分配和内酯成分积累的影响
- 2024,44(11):2076-2088[摘要](156)[PDF](80)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12052
- 冯柳俊1, 陈志强1*, 罗立津2, 王 健1
- 菌剂施用对高温胁迫下芒萁光合与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 2024,44(11):2089-2100[摘要](164)[PDF](81)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10003
- 韩睿婷, 赵丹丹, 王维艺, 张鸽香*
- 遮阴对三种毛茛科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及耐阴性评价
- 2024,44(11):2101-2112[摘要](188)[PDF](85)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10035
- 郑健云, 洪林兰, 顾元钦, 黄 瑾, 胡静雯, 丁 妹, 杜 勤*
- 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肉桂酸胁迫下穿心莲幼苗的化感效应研究
- 2024,44(11):2113-2124[摘要](154)[PDF](74)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10031
- 石磊琦, 刘梓钰, 王超俊, 王垠昊, 杜训秋, 王雪梅*
- 水分和土壤微生物对干热河谷山合欢和银合欢生长性状的影响
- 2024,44(11):2125-2140[摘要](160)[PDF](94)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401024
- 李振学1, 刀志刚1, 赵高卷2,3*, 陈 超4, 张树斌2,3, 张春早1, 李寿琪1,温韩东4, 李天良4, 陈亚军2,3,4
- 元江干热河谷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格局
- 2024,44(11):2141-2151[摘要](152)[PDF](84)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11051
- 黄 萍1,2, 唐启明2, 向友良3, 何文钏4, 王顺莉2,3, 韦玉梅2*
- 十种广西苔类和角苔类植物新记录
- 2024,44(11):2152-2162[摘要](162)[PDF](98) [HTML]
-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04060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省级研究进展)专题
生理与发育
生态与生物地理
- 2024年 第11期 整期pdf文件
- 2024,44(11)
    [摘要](244)     [PDF](25) - 2024年 第11期 封面
- 2024,44(11)
    [摘要](194)     [PDF](87) - 2024年 第11期 目录
- 2024,44(11)
    [摘要](232)     [PDF](8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省级研究进展)专题
- 张小卉1, 张建强1, 宁 琨1, 王晓佳1, 康菊清1, 邱林峰1, 李亚利2, 刘晓莹1, 岳 明3,4*
- 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及保护现状
- 依据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对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和保护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 38 科 67 属 104种(含种下等级),含石松类1科1属3种,占总数的2.88%; 裸子植物2科6属 6种2变种,占6.73%; 被子植物 35 科 60 属85种1亚种10变种,占比高达90.38%。(2)保护植物约占全省维管植物科的18.18%、属的5.09%、种的2.00%,秦岭石蝴蝶、长柱玄参为陕西特有种。(3)新名录保留1999版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新增78种,含原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24种,象鼻兰、曲茎石斛、紫斑牡丹等原无保护级别直接列入的共54种,占全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52%; 濒危等级分析显示,极危(CR)占4.81%、濒危(EN)和易危(VU)均占24.04%。(4)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在陕西省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镇坪县多达60种,占全省保护植物的57.69%,平利县和佛坪县均有47种。(5)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共有249个,在保护区内有分布的保护植物约70种,占总数的67.31%。建议开展新增物种,尤其是对原来无保护级别的54种的资源和分布进行调查与研究,更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植物信息且进行动态监测,加大陕西省黄土高原区域植物园建设,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提供科学基础。
- 2024,44(11):1989-1999
    [摘要](286)     [PDF](106) - 魏新增1,2, 蒲云海3, 史红文4, 肖之强5, 江明喜1,2*
- 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与研究进展
- 基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2021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在文献研读、标本查阅、野外调查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整理出新版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编制县域(市辖区)地理分布图,并从科学研究情况、受威胁现状和保护现状等方面,介绍了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湖北省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5种,其中一级11种、二级144种。(2)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于鄂西和鄂西南,以神农架林区和利川市最多。(3)研究较多的物种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物种、旗舰物种和区域代表性物种。此外,有超过1/3的物种(55个)基本无研究涉及。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研究集中在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全球变化条件下未来分布预测和谱系地理等方面。(4)参照《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含9个极危物种、30个濒危物种、41个易危物种和19个近危物种。受威胁因素主要为直接采挖或砍伐、生境退化或丧失和物种内在因素。(5)目前,湖北省有13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比88.4%)全部或部分位于自然保护地之内,其余18种(占比11.6%)全部位于自然保护地之外。湖北省共引种栽培了9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他6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尚无迁地保护记录。此外,仅有极少的物种有野外回归实践。(6)目前,湖北省有7个野生植物(其中5个为湖北特有种)虽然分布范围局限且受内因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但是尚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此外,该文指出当前湖北省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及保护中的薄弱环节和空缺,提出针对性的研究建议和保护策略。
- 2024,44(11):2000-2009
    [摘要](290)     [PDF](123) - 魏新增1,2, 蒲云海3, 史红文4, 肖之强5, 江明喜1,2*
- 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与研究进展(附表)
- 基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2021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在文献研读、标本查阅、野外调查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整理出新版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编制县域(市辖区)地理分布图,并从科学研究情况、受威胁现状和保护现状等方面,介绍了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湖北省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5种,其中一级11种、二级144种。(2)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于鄂西和鄂西南,以神农架林区和利川市最多。(3)研究较多的物种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物种、旗舰物种和区域代表性物种。此外,有超过1/3的物种(55个)基本无研究涉及。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研究集中在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全球变化条件下未来分布预测和谱系地理等方面。(4)参照《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含9个极危物种、30个濒危物种、41个易危物种和19个近危物种。受威胁因素主要为直接采挖或砍伐、生境退化或丧失和物种内在因素。(5)目前,湖北省有13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比88.4%)全部或部分位于自然保护地之内,其余18种(占比11.6%)全部位于自然保护地之外。湖北省共引种栽培了9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他6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尚无迁地保护记录。此外,仅有极少的物种有野外回归实践。(6)目前,湖北省有7个野生植物(其中5个为湖北特有种)虽然分布范围局限且受内因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但是尚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此外,该文指出当前湖北省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及保护中的薄弱环节和空缺,提出针对性的研究建议和保护策略。
- 2024,44(11):2000-2009
    [摘要](240)     [PDF](87) - 张顺卫, 李婧涵, 杨小波, 李东海*, 王重阳, 朱子丞, 江悦馨, 何亦绮, 商乃演, 杜春雁, 刘 畅, 钟丽爽, 苏 欣
-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研究
- 为揭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状况及生境特征,该文基于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数据整理和野外调查等方法,对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53科83属173种,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物种数位列第五,物种密度排在首位(基于当前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据基础)。(2)海南省19个市(县)行政区均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中部及南部市(县)分布的物种数远大于北部市(县),其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为昌江黎族自治县(75种),物种密度最高的为陵水黎族自治县(0.604 5 ind.·km-2);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数在海拔(altitude, Alt)0~1 867 m的9个区段(梯度值200 m)内均有分布,并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微降-骤升-缓降的趋势,物种数最多的海拔区段为800 m≤Alt<1 000 m及 1 000 m≤Alt<1 200 m,均有81种,最少的海拔区段为1 600 m≤Alt<1 867 m,仅9种。(3)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境复杂,共依托于11种植被类型,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低地雨林(114种),其次是山地雨林(105种),最低的是半红树林(1种); 物种受干扰程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淡水湿生草丛,其次是低地雨林,最小的是山地云雾林。该研究结果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 2024,44(11):2010-2020
    [摘要](209)     [PDF](98) - 张顺卫, 李婧涵, 杨小波, 李东海*, 王重阳, 朱子丞, 江悦馨, 何亦绮, 商乃演, 杜春雁, 刘 畅, 钟丽爽, 苏 欣
-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研究(附表)
- 为揭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状况及生境特征,该文基于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数据整理和野外调查等方法,对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53科83属173种,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物种数位列第五,物种密度排在首位(基于当前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据基础)。(2)海南省19个市(县)行政区均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中部及南部市(县)分布的物种数远大于北部市(县),其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为昌江黎族自治县(75种),物种密度最高的为陵水黎族自治县(0.604 5 ind.·km-2);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数在海拔(altitude, Alt)0~1 867 m的9个区段(梯度值200 m)内均有分布,并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微降-骤升-缓降的趋势,物种数最多的海拔区段为800 m≤Alt<1 000 m及 1 000 m≤Alt<1 200 m,均有81种,最少的海拔区段为1 600 m≤Alt<1 867 m,仅9种。(3)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境复杂,共依托于11种植被类型,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低地雨林(114种),其次是山地雨林(105种),最低的是半红树林(1种); 物种受干扰程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淡水湿生草丛,其次是低地雨林,最小的是山地云雾林。该研究结果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 2024,44(11):2010-2020
    [摘要](214)     [PDF](84) - 李婧涵, 张顺卫, 杨小波*, 李东海, 戚春林, 黄 耀, 张 翔, 郝杰威, 梁彩群, 朱子丞, 江悦馨, 王重阳, 何亦绮
- 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
- 以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相关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整合得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分析其组成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原有的葫芦苏铁(Cycas changjiangensis)、海南苏铁(C. hainanensis)、念珠苏铁(C. lingshuigensis)、台湾苏铁(C. taiwaniana)归并入闽粤苏铁(C. taiwaniana); 相比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原有的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和线苞两型豆(Amphicarpaea linearis)被解除保护级别,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从一级保护降级为二级保护,新增12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加上原有的,共173种(含变种),隶属53科83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65种,海南省特有种32种,分属于4个类群,其中被子植物种类最丰富,有129种。(2)依据多年的野外调查信息和本次调查结果,龙尾苏铁(Cycas rumphii)、三亚苏铁(C. shanyagensis)、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一直尚未调查到。(3)173种保护植物的生活型共有5种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115种),其次是地面芽植物(34种)和地下芽植物(22种),地上芽及垫型植物均为最少(1种)。(4)在科水平上,兰科(Orchidaceae)种类最多,含47种(27.17%); 在属水平上,石斛属(Dendrobium)种类最多,含21种(12.14%)。(5)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科以泛热带及其变型分布为主; 属以热带亚洲及其变型分布为主。综上所述,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热带性质及特有现象明显,新增保护种较多,因此应持续开展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加强执法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对生境的干扰和破坏,针对性地采取就地和迁地保护措施以加强保护管理。
- 2024,44(11):2021-2032
    [摘要](204)     [PDF](88) - 李婧涵, 张顺卫, 杨小波*, 李东海, 戚春林, 黄 耀, 张 翔, 郝杰威, 梁彩群, 朱子丞, 江悦馨, 王重阳, 何亦绮
- 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附表)
- 以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相关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整合得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分析其组成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原有的葫芦苏铁(Cycas changjiangensis)、海南苏铁(C. hainanensis)、念珠苏铁(C. lingshuigensis)、台湾苏铁(C. taiwaniana)归并入闽粤苏铁(C. taiwaniana); 相比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原有的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和线苞两型豆(Amphicarpaea linearis)被解除保护级别,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从一级保护降级为二级保护,新增12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加上原有的,共173种(含变种),隶属53科83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65种,海南省特有种32种,分属于4个类群,其中被子植物种类最丰富,有129种。(2)依据多年的野外调查信息和本次调查结果,龙尾苏铁(Cycas rumphii)、三亚苏铁(C. shanyagensis)、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一直尚未调查到。(3)173种保护植物的生活型共有5种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115种),其次是地面芽植物(34种)和地下芽植物(22种),地上芽及垫型植物均为最少(1种)。(4)在科水平上,兰科(Orchidaceae)种类最多,含47种(27.17%); 在属水平上,石斛属(Dendrobium)种类最多,含21种(12.14%)。(5)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科以泛热带及其变型分布为主; 属以热带亚洲及其变型分布为主。综上所述,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热带性质及特有现象明显,新增保护种较多,因此应持续开展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加强执法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对生境的干扰和破坏,针对性地采取就地和迁地保护措施以加强保护管理。
- 2024,44(11):2021-2032
    [摘要](202)     [PDF](75) - 万萍萍1, 王利松1*, 吴少东1, 谢明华2
- 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的比较研究和地理分布
-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是制定省域范围内科学保护和管理办法的关键步骤。通过整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中江西省分布的种类和《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05),结合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的标本分布数据,对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保护概况和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48种(包括种下类群),分属47科89属。(2)整合的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总计407种,分属85科208属。其中,石松和蕨类植物9科10属16种,裸子植物6科17属26种,被子植物70科181属365种。(3)407种重点保护植物中,60.9%的种类在32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分布,70.5%的种类在中国67个植物园有分布。(4)物种丰富度的观察值和估计值表明,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区域包括北部的庐山,西部的九岭山、武功山和井冈山,南部南岭的大庾岭、九连山,东部的武夷山及其邻近区域,估计的重点保护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和江西省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有较高的一致性。该文讨论了《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2005)收录种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省级保护植物名录优先物种选择的6E原则和加强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研究的相关建议。
- 2024,44(11):2033-2046
    [摘要](238)     [PDF](98) - 万萍萍1, 王利松1*, 吴少东1, 谢明华2
- 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的比较研究和地理分布(附录)
-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是制定省域范围内科学保护和管理办法的关键步骤。通过整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中江西省分布的种类和《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05),结合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的标本分布数据,对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保护概况和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48种(包括种下类群),分属47科89属。(2)整合的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总计407种,分属85科208属。其中,石松和蕨类植物9科10属16种,裸子植物6科17属26种,被子植物70科181属365种。(3)407种重点保护植物中,60.9%的种类在32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分布,70.5%的种类在中国67个植物园有分布。(4)物种丰富度的观察值和估计值表明,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区域包括北部的庐山,西部的九岭山、武功山和井冈山,南部南岭的大庾岭、九连山,东部的武夷山及其邻近区域,估计的重点保护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和江西省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有较高的一致性。该文讨论了《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2005)收录种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省级保护植物名录优先物种选择的6E原则和加强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研究的相关建议。
- 2024,44(11):2033-2046
    [摘要](206)     [PDF](79) - 都 乐1,2, 张 真3, 达 来1, 徐柱文2*, 赵利清2
- 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县域分布及其保护现状
- 为了厘清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县域分布、受威胁程度以及保护现状,并使其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该文根据野外调查记录和标本采集,并查阅内蒙古大学标本馆(HIMC)、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等馆藏标本以及相关文献,整理出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县级分布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48种,数据缺乏(DD)的有1种,濒危(EN)的有10种,易危(VU)的有19种,近危(NT)的有10种,无危(LC)的有8种。其中,低等植物3种,高等植物45种; 重点保护的高等植物占内蒙古高等植物的1.4%(45/3 205),其中苔藓植物占0.2%(1/586)、裸子植物占4.0%(1/25)、被子植物占1.6%(43/2 619)。(2)在县域分布上,阿拉善左旗分布最多(15种),其次为鄂伦春自治旗(13种)、牙克石市(12种)、克什克腾旗(11种)、阿拉善右旗(10种)、额尔古纳市(10种),其余旗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均小于10种。(3)4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现有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其中仅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12种,仅在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有4种,在国家级保护区和自治区级保护区均分布的有28种; 有4种植物未受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该文为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今后的监测及保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2024,44(11):2047-2056
    [摘要](198)     [PDF](86) - 段雨豪1, 陈 锋2, 张宏伟3, 何安国4, 刘菊莲5, 刘 西6, 陈小荣7, 叶立新7, 庞春梅8, 俞立鹏9, 赵昌高10, 王冠舜1, 鲁益飞1, 金孝锋1*, 于明坚11*
- 浙江珍稀濒危植物现状及优先保护研究
- 该文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及《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3年,待发布)中在浙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定量分析浙江全省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顺序。结果表明:(1)浙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共101科229属333种,其中种子植物共311种,占比高达93.39%,以兰科(Orchidaceae)植物种类最为丰富,有32属56种。(2)从区域水平分布看,浙江的珍稀濒危植物密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浙西北天目山区(147种)、浙西南洞宫山区(164种),浙北平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少。(3)从垂直分布看,随着海拔的升高,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先增加后减少,呈现倒“U”形的分布趋势,在海拔601~800 m范围种类最多(60科113属144种)。(4)根据优先保护定量分析,属于优先保护Ⅰ级82种(24.62%)、Ⅱ级144种(43.24%)、Ⅲ级85种(25.53%)、IV级22种(6.61%)。浙江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丰富,通过分析直观地反映了省内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迫切程度,各物种现状与分析结果大致相符,需加强监测并及时对优先保护顺序进行动态调整。
- 2024,44(11):2057-2066
    [摘要](184)     [PDF](92) 生理与发育
- 孙剑平1, 鲁佳妮1,2, 李晓军2*, 薛晨阳2
- 叶面施硒对水稻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硒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 叶面喷硒是一种有效提高作物硒含量的农艺强化手段。为探究硒在水稻叶片组分中的分布、积累特征及影响因子,以及提高叶施硒的利用效率,该研究利用叶片离体培养技术,比较了不同硒形态、浓度、处理时间及不同表面活性剂载体对水稻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硒的分布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硒主要分布在水稻叶片细胞壁中,其次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组分,细胞液最少。(2)叶施硒肥数小时内叶片对亚硒酸钠的吸收能力显著高于纳米硒、硒代蛋氨酸和酵母硒,分别高出1.25倍、1.32倍和5.43倍,迁移能力高出其余三者约1.26倍。(3)水稻每片叶片的最佳施硒量为0.008 mg,此时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硒含量达到最大值。(4)叶施硒后3~7 h是叶片吸收转运硒的关键时间点。(5)相较于环糊精和烷基糖苷,在外源硒中添加浓度为30 mg·L-1的鼠李糖脂可更好地促进水稻叶片对硒的吸收,吸收含量提高了80%。综上认为,该结果为后续了解硒在叶片中的迁移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未来硒配方优化、科学施硒制度建立以及降低硒生态环境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 2024,44(11):2067-2075
    [摘要](186)     [PDF](85) - 简少芬, 林 杨,万 斯, 钟 楚, 刘 寒
- 氮素形态对穿心莲氮吸收、分配和内酯成分积累的影响
- 为了明确药用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利用特征及其与穿心莲内酯成分积累的关系,以硝态氮(NN)、铵态氮(AN)、酰胺态氮(UN)和氨基酸态氮(GN)为单一氮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和生理生化分析,研究了氮素形态对穿心莲不同生长时期(快速生长期、拔节期、现蕾期、开花期)氮素吸收、分配和穿心莲内酯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片和根中氮含量随生长时期逐渐下降,NN处理氮含量较低。(2)穿心莲氮吸收速率在营养生长期较高,生殖生长期急速下降,穿心莲对AN、UN和GN的吸收速率较高。(3)现蕾期叶片氮分配比例减少,茎氮分配比例增加,与NN处理相比,该时期AN、UN和GN处理降低了叶片氮分配比例,而提高了茎和根氮分配比例。(4)快速生长期NN处理的光合作用最大羧化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较低,叶片氮在羧化系统和生物能学组分中的分配比例也较低; UN和AN处理分别在现蕾期和开花期降低了叶片氮在羧化系统中的分配。(5)AN、UN和GN提高了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降低了现蕾期和开花期14-去氧穿心莲内酯含量,不同氮素形态对新穿心莲内酯的影响较小。(6)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含量与叶、茎、根氮含量,氮吸收速率及叶和根中氮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而与茎中氮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14-去氧穿心莲内酯则相反。综上认为,营养生长期是穿心莲氮吸收的主要时期,穿心莲能更好地利用铵态氮、酰胺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并通过优化氮分配促进穿心莲内酯成分积累。
- 2024,44(11):2076-2088
    [摘要](156)     [PDF](80) - 冯柳俊1, 陈志强1*, 罗立津2, 王 健1
- 菌剂施用对高温胁迫下芒萁光合与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 为研究纳豆芽孢杆菌菌剂对芒萁耐热能力的影响,该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肥料处理下当年生芒萁的光合和抗高温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温度和肥料都能显著影响芒萁的光合和抗高温生理(P<0.05)。(2)温度升至45 ℃时,芒萁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高温胁迫对芒萁光合生理的抑制属于非气孔限制; 为抵御高温胁迫,芒萁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和有机肥组相比,菌剂显著提高了芒萁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胞间CO2浓度、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P<0.05)。(4)使用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了芒萁抗高温能力,发现菌剂添加的有机肥施用下芒萁的抗高温能力得分更高。综上认为,芒萁具有一定的抗高温性,能根据不同胁迫环境选择性地诱导抗逆生理活动来适应高温环境; 纳豆芽孢杆菌菌剂可缓解高温胁迫对芒萁光合作用的抑制,诱导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以缓解细胞的损伤,减轻渗透调节的压力,有效提高芒萁对高温胁迫的抵抗能力。该研究结果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及类似区域的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具有一定意义。
- 2024,44(11):2089-2100
    [摘要](164)     [PDF](81) - 韩睿婷, 赵丹丹, 王维艺, 张鸽香*
- 遮阴对三种毛茛科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及耐阴性评价
- 为探究毛茛、华东唐松草和卵瓣还亮草3种毛茛科植物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机制,该文设置5个光梯度的处理水平(0%、30%、50%、70%和90%的遮阴程度),测定3种植物的光合指标,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及耐阴性评价。结果表明:随遮阴程度逐渐增加,(1)3种植物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a/b含量则呈下降趋势。(2)3种植物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均先上升后下降; 毛茛和卵瓣还亮草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华东唐松草的Pmax呈下降趋势; 3种植物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均呈逐渐降低趋势。(3)3种植物的初始荧光(Fo)先下降后上升,而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值则先上升后下降; 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o/RC)先下降后上升,而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o)、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单位反映中心所捕获的光能(TRo/RC)、单位反映中心用于传递电子的能量(ETo/RC)、光合性能指数(PIabs)及综合性能指数(PItotal)均先上升后下降。(4)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等分析方法对20个单指标进行综合分析,3种植物的耐阴性排序为华东唐松草>卵瓣还亮草>毛茛。综上结果认为,3种毛茛科植物对光照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该结论为毛茛科植物在园林绿化的应用中提供了依据。
- 2024,44(11):2101-2112
    [摘要](188)     [PDF](85) - 郑健云, 洪林兰, 顾元钦, 黄 瑾, 胡静雯, 丁 妹, 杜 勤*
- 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肉桂酸胁迫下穿心莲幼苗的化感效应研究
- 为探明马铃薯-穿心莲轮作系统中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影响机制,验证马铃薯-穿心莲轮作模式的可行性,该研究以穿心莲种子为材料,探究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肉桂酸胁迫下穿心莲种子萌发、根边缘细胞形态和根尖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4 mmol·L-1肉桂酸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的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均能促进穿心莲种子各萌发指标化感效应指数的提升,分泌物浓度为25 mg·mL-1的促进效果最佳。(2)相较于肉桂酸(CA)处理,添加马铃薯根系分泌物显著提高了穿心莲根边缘细胞的数量和活率,降低了凋亡率和黏胶层厚度(P<0.05)。(3)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处理后,穿心莲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系活力显著上升(P<0.05)。综上表明,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可通过减轻穿心莲根边缘细胞的化感胁迫、降低幼苗根尖氧化损伤程度的方式,提高穿心莲萌发与幼苗时期对肉桂酸的耐受能力,缓解肉桂酸对穿心莲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马铃薯-穿心莲轮作模式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 2024,44(11):2113-2124
    [摘要](154)     [PDF](74) 生态与生物地理
- 石磊琦, 刘梓钰, 王超俊, 王垠昊, 杜训秋, 王雪梅*
- 水分和土壤微生物对干热河谷山合欢和银合欢生长性状的影响
- 植被恢复是干热河谷自然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干热河谷自然植被修复的同时也引进了很多外来种。为比较本地种和外来引进种对水分与微生物的响应差异,该文选取当地乡土种山合欢(Albizia kalkora)和外来种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采用气候箱模拟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条件,通过土壤水分控制和微生物接种研究了水分和各自的土壤微生物对两种豆科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合欢的种子发芽率、根生物量、根冠比和植株氮磷比较银合欢高58.82%、76.13%、90.59%和18.42%(P<0.05)。(2)干旱条件下山合欢的根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比湿润条件低33.67%和8.65%(P<0.05),银合欢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在干旱条件下较湿润条件低39.32%、40.06%和39.61%(P<0.05),表明干旱抑制了两种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3)山合欢在干旱条件下的根瘤数量多于湿润条件(P<0.05),而银合欢在湿润条件与干旱条件下的根瘤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4)除枯叶比例外,土壤微生物接种、土壤微生物与水分的交互作用对山合欢和银合欢的生长并没有造成显著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山合欢较银合欢可能更适宜干旱环境,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2024,44(11):2125-2140
    [摘要](160)     [PDF](94) - 李振学1, 刀志刚1, 赵高卷2,3*, 陈 超4, 张树斌2,3, 张春早1, 李寿琪1,温韩东4, 李天良4, 陈亚军2,3,4
- 元江干热河谷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格局
- 尽管中国西南干热河谷塑造了植被外貌与非洲稀树草原相似的景观,但与其不同的是,该区域河谷的深切以及山脉对气流的阻挡形成的垂直地貌和气候类型,更容易引起土地退化、物种流失和植物群落异质性。然而,先前研究较少关注该区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及主要调控因子。该研究以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元江干热河谷)为对象,通过调查450 m(低海拔)、850 m(中海拔)、1 250 m(中高海拔)和1 650 m(高海拔)的土壤营养、气象因子和物种组成,计算物种重要值、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探索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低海拔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显著大于其他海拔。(2)不同海拔物种组成和物种重要值差异显著,高海拔的物种多样性较高,而低海拔的物种多度较高。(3)α-多样性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而乔木物种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低海拔达到最大; β-多样性中,处于相邻海拔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Sorenson相似性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而非相邻海拔梯度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Sorenson相似性指数较相邻海拔梯度呈下降趋势。(4)CCA表明土壤含水量、温度、土壤有机质、铵态氮和硝态氮是影响海拔梯度物种组成差异的主要因子。该研究证实了干热河谷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相似性和稳定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未来区域植物群落恢复及其对干旱的响应和适应研究需考虑群落在空间上异质性,并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 2024,44(11):2141-2151
    [摘要](152)     [PDF](84) - 黄 萍1,2, 唐启明2, 向友良3, 何文钏4, 王顺莉2,3, 韦玉梅2*
- 十种广西苔类和角苔类植物新记录
- 经对2019年至2022年期间在广西百色、桂林、河池和南宁等地采集的苔类和角苔类植物标本进行研究,共发现10个广西新记录种,即宽瓣钱苔(Riccia cavernosa Hoffm.)、日本钱苔(R. nipponica S. Hatt.)、疏叶假护蒴苔 [Metacalypogeia alternifolia(Nees)Grolle]、卵叶鞭苔(Bazzania angustistipula N. Kitag.)、异苞唇鳞苔(Cheilolejeunea kitagawae W. Ye & R.L. Zhu)、条瓣疣鳞苔 [Cololejeunea magnistyla(Horik.)Mizut.]、管叶苔 [Colura calyptrifolia(Hook.)Dumort.]、凹瓣细鳞苔(Lejeunea convexiloba M.L. So & R.L. Zhu)、台湾角苔(Anthoceros angustus Steph.)、微小角苔(A. subtilis Steph.),其中管叶苔是中国大陆首次报道,假护蒴苔属(Metacalypogeia)是广西新记录属。文中列出了新记录种的主要识别特征、标本信息和地理分布等信息,并提供了图版。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广西及中国的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本底资料。
- 2024,44(11):2152-2162
    [摘要](162)     [PDF](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