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广西植物》2020年第7期
P. 54
9 5 0 广 西 植 物 40 卷
表 3 PEG 胁迫对六个种源梓树芽苗胚根胚轴长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PEG stress on radical length and hypocotyls length of six provenances of Catalpa ovata
溶液水势
性状 湖南 甘肃 湖北 辽宁 河南 贵州
Water potential
Traits HN GS HB LN HEN GZ
(MPa)
胚根长度 0.0 6.31±0.76b 5.31±1.01bc 8.97±1.93a 4.14±0.19c 0.81±0.08d 8.34±0.65a
Radical length
(cm) -0.5 4.23±0.87ab 5.85±0.38a 5.45±1.91ab 3.73±0.51b 1.79±0.44c 4.69±0.56ab
-1.0 1.92±0.79b 2.56±0.38ab 3.19±0.82a 1.51±0.48b 0.00±0.00c 3.25±0.65a
-1.7 0.00±0.00ns 0.00±0.00ns 0.00±0.00ns 0.00±0.00ns 0.00±0.00ns 0.00±0.00ns
胚轴长度 0.0 1.67±0.19a 1.71±0.03a 2.21±0.15a 1.92±0.17a 0.86±0.34b 2.03±0.88a
Hypocotyl
length -0.5 1.12±0.18ns 1.05±0.08ns 1.05±0.16ns 0.85±0.3ns 1.11±0.14ns 1±0.15ns
(cm)
-1.0 0.35±0.11b 0.6±0.07a 0.57±0.15a 0.26±0.03b 0.00±0.00c 0.61±0.19a
-1.7 0.00±0.00ns 0.00±0.00ns 0.00±0.00ns 0.00±0.00ns 0.00±0.00ns 0.00±0.00ns
注: ns 表示无显著性差异ꎮ
Note: ns mea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关ꎬ与地理经度、纬度呈正相关ꎬ其中种子活力指 HEN 种源的抗旱性最弱ꎮ
数与经度、纬度呈显著正相关ꎬ相关系数分别高达 综合分析不同种源梓树种子对干旱胁迫的敏
0.903 和 0.871ꎮ 大致呈现出随着海拔高度与年均 感性ꎬ以欧氏距离为标准对六个种源进行聚类分
气温的增加ꎬ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逐渐 析ꎬ结果见图 5ꎮ 由图 5 可知ꎬ六个种源可归为三
增加的变化趋势ꎮ 从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表 个类群:LN、HN、GS 种源聚为一类ꎬ通过抗旱性综
4)可以看出ꎬ年均气温低的种源种子萌发对干旱 合分析发现ꎬ这三个种源抗旱性相对较强ꎬ在胁迫
胁迫 较 敏 感ꎬ 其 与 发 芽 率 ( - 0. 689 )、 发 芽 势 处理下这三个种源抗旱性主要体现在种子具有较
( -0.623)呈较强的负相关ꎬ年降雨量则与胚根长 高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方面ꎻHB 和 GZ 种源归为
和胚轴长呈中度正相关ꎬ表明种源地水分充足使 一类ꎬ抗旱性次之ꎬ但其特点为种子胚根和胚轴生
得种子具有更强的胚生长性ꎮ 此外ꎬ在一定范围 长能力极强ꎬ可能原因是这两个种源自身的遗传
内无霜期越长ꎬ种子萌发后生长状况越好ꎬ这可能 物质主要调控着种子的生长ꎬ激发种子发芽的基
是改变其遗传效应的环境机制ꎮ 因表达能力可能较弱ꎻHEN 种源单独成为一类ꎬ各
2.4 不同种源梓树种子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项发芽指标及生长指标均最差ꎬ抗旱性在六个种
植物的抗旱机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ꎬ但种子 源间最弱ꎮ
的萌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ꎬ单一的
指标很难评定某类植物抗旱性的强弱ꎮ 因此ꎬ评 3 讨论与结论
价植物抗旱性时需要进行多个指标的综合判断
(李培英等ꎬ2010)ꎮ 选择 PEG 水势为-1.0 MPa 的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取决于其生存环境的
各指标数据ꎬ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六个种源梓树 条件及水分胁迫的时长和强度( Daleꎬ1988)ꎮ 由
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 于同一物种不同种源的母树为了适应原产地环境
指数以及胚根、胚轴长进行综合评价ꎬ得到六个梓 变化而产生遗传变异ꎬ并将稳定的遗传变异性状
树种子材料的隶属函数总平均值ꎬ并根据均值的 反映在种子的各方面特质中ꎬ所以同一物种不同
大小进行排序(表 5)ꎮ 其中:LN 种源综合隶属函 种源种子的质量和芽苗生长等性状均存在差异
数值最高( 达 0.866)ꎬ表明其抗旱性最强ꎻ相反ꎬ (杨晓霞等ꎬ2016)ꎮ 本研究结果表明ꎬ不同种源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