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广西植物》2024年第2期
P. 157
2 期 阳丙媛等: 甜茶的化学成分及其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3 5 9
13 表 2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试结果
1.07 ( 3Hꎬ s Me ̄19)ꎬ 1. 03 ( 3Hꎬ s Me ̄18)ꎻ C
NMR ( 125 MHzꎬ methanol ̄d ) δ: 82. 8 ( C ̄16)ꎬ Table 2 Results of α ̄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4
 ̄1
66.8 (C ̄17)ꎬ 56.8 (C ̄5)ꎬ 56.8 (C ̄9)ꎬ 53.4 ( C ̄ (mgmL )
化合物 化合物
15)ꎬ 46. 2 ( C ̄13)ꎬ 45. 5 ( C ̄8)ꎬ 42. 1 ( C ̄1)ꎬ IC 50 ± SD IC 50 ± SD
Compound Compound
42.1 (C ̄3)ꎬ 40.3 (C ̄14)ꎬ 39.7 (C ̄10)ꎬ 37.8 (C ̄
7)ꎬ 34. 9 ( C ̄4)ꎬ 34. 9 ( C ̄18)ꎬ 27. 1 ( C ̄12)ꎬ 1 >4 6 0.53 ± 0.04
22.7 (C ̄19)ꎬ 21.3 (C ̄6)ꎬ 19.8 ( C ̄2ꎬ 11)ꎬ 18.4
2 0.14 ± 0.03 7 >4
(C ̄20)ꎮ 以上数据与文献(Etse et al.ꎬ 1987) 报道
的基本一致ꎬ故化合物 9 鉴定为 16αꎬ17 ̄二羟基对 3 0.36 ± 0.02 10 0.14 ± 0.03
映贝壳杉烷ꎮ 4 >4
阿卡波糖 a
化合 物 10 黄 色 粉 末ꎮ HR ̄ESI ̄MS m / z: Acarbose a 0.69 ± 0.02
5 0.44 ± 0.01
-
463. 086 0 [ M  ̄ H ] ( calcd for C H O ꎬ
21 19 12 a
注: 表示阳性对照ꎻ 和 表示与阳性对照组比较ꎬ P<
1
463.088 2)ꎮ H NMR (500 MHzꎬ methanol ̄d ) δ:
4 0.05ꎬ P<0.01ꎮ
a
7.85 (1Hꎬ dꎬ J = 2.3 Hzꎬ H ̄2′)ꎬ 7.60 (1Hꎬ ddꎬ Note: indicates positive controlꎻ and indicate comparisons
J = 8.4ꎬ 2.3 Hzꎬ H ̄6′)ꎬ 6.88 (1Hꎬ dꎬ J = 8.4 with positive control groupꎬ P<0.05ꎬ P<0.01.
Hzꎬ H ̄5′)ꎬ 6.41 (1Hꎬ dꎬ J = 2.2 Hzꎬ H ̄8)ꎬ 6.22
(朱月霞等ꎬ2021)ꎮ 因此ꎬ开发新型、安全、有效的
(1Hꎬ dꎬ J = 2.2 Hzꎬ H ̄6)ꎬ 5.17 (1Hꎬ dꎬ J =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
7.8 Hzꎬ gal ̄H ̄1″)ꎬ 3.48 ~ 3.87 (6Hꎬ mꎬ gal ̄H ̄2″ ̄
13 义ꎬ寻找天然的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成为研究的
6″)ꎻ C NMR ( 125 MHzꎬ methanol ̄d ) δ: 179. 6
4
( C ̄4)ꎬ 166.0 (C ̄7)ꎬ 163.0 (C ̄5)ꎬ 158.8 (C ̄2)ꎬ 热点(朱运平等ꎬ2011ꎻ Quan et al.ꎬ 2020ꎻ Yuca et
al.ꎬ 2021)ꎮ 本研究基于甜茶提取物对 α ̄葡萄糖
158.4 (C ̄9)ꎬ 145.0 (C ̄4′)ꎬ 145.8 (C ̄3′)ꎬ 135.8
(C ̄3)ꎬ 123.0 ( C ̄6′)ꎬ 122.9 ( C ̄1′)ꎬ 117.8 ( C ̄ 苷酶具有抑制作用(吴婕等ꎬ2021)ꎬ对其开展化学
5′)ꎬ 116.1 (C ̄2′)ꎬ 105.6 ( C ̄10)ꎬ 105.4 ( gal ̄C ̄ 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ꎬ从甜茶叶中分离得到 10 个
1″)ꎬ 99.9 ( C ̄6)ꎬ 94.7 ( C ̄8)ꎬ 77.2 ( gal ̄C ̄5″)ꎬ 化合物ꎬ化合物 2、4、5、9 为首次从甜茶中分离得
75.1 ( gal ̄C ̄3″)ꎬ 73. 2 ( gal ̄C ̄2″)ꎬ 70. 0 ( gal ̄C ̄ 到ꎮ 其中ꎬ化合物 2 和 10 为黄酮苷类ꎬ化合物 3 和
4″)ꎬ 62.0 ( gal ̄C ̄6″)ꎮ 以上数据与文献( 张维库 6 为酚酸类ꎬ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 2、3、6 和
等ꎬ2007)报道的基本一致ꎬ故化合物 10 鉴定为槲 10 均具有较强的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ꎬ与文献
皮素 ̄3 ̄O ̄β ̄D ̄吡喃半乳糖苷ꎮ 报道 一 致 ( Liu et al.ꎬ 2019ꎻ岳 丹 伟ꎬ2021ꎻ Lin et
2.2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 al.ꎬ 2022ꎻ薛深等ꎬ2023)ꎬ化合物 5 为木脂素类ꎬ
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ꎬ化合 具有较强的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ꎬ为首次报道ꎮ
物 2、3、5、6、10 具 有 较 强 的 活 性ꎬ IC 值 分 别 为 化合物 5 的结构与化合物 4 的相比ꎬ仅在 C ̄5 为多
50
 ̄1 了一个甲氧基ꎬ化合物 5 表现出较强的活性ꎬ而化
(0.14 ± 0.03) mg mL 、(0.36 ± 0.02) mg
 ̄1  ̄1 合物 4 在相同测试浓度下无活性ꎬ推测 C ̄5 位的甲
mL 、(0.44 ± 0. 01) mg mL 、( 0. 53 ± 0. 04)
mg mL 和(0.14 ± 0.03) mg mL ꎬ均优于阳 氧基是关键的活性基团ꎮ
 ̄1
 ̄1
性对照[阿卡波糖ꎬIC 值为(0.69 ± 0.02) mg 甜茶作为茶饮有悠久的历史ꎬ其主要成分甜
50
 ̄1
mL ]ꎮ 具体活性测试结果见表 2ꎮ 茶苷的甜度是蔗糖的 300 倍ꎬ热量仅为蔗糖的 1%
(马建春等ꎬ2008)ꎬ具有高甜度、低热量的特点ꎬ是
3 讨论与结论 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ꎬ发达国家正大力开发
相关产品ꎬ如日本已有多种饮料、糖果和药品已上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黏膜细胞 市(朱明婧等ꎬ2015)ꎮ 本研究从甜茶中发现了具
的 α ̄葡萄 糖 苷 酶 的 活 性ꎬ 降 低 葡 萄 糖 的 生 成 速 有较好的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ꎬ进
度ꎬ从而减少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以降低血糖ꎬ然 一步证实了其具有降血糖作用ꎬ为甜茶开发降血
而当前临床使用的该类药物具有较严重的副作用 糖功能食品或降血糖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ꎮ